Welcome to Owen's Website!


House Finch
Owen Zhao
July 1, 2023

The winter in Minnesota always seems to linger on, even though it was already April. We recently had a snowstorm that left over a foot of snow on the ground. However, the weather had been gradually warming up, and spring was undeniably arriving. The once blanketed snow quickly melted away, and the birds in the trees had become lively. Woodpeckers were drumming rapidly, cuckoos were singing melodiously, crows were cawing loudly, and many other unidentified birds were either singing with abandon or whispering to each other.

One day, as I stepped out of the house, I unexpectedly startled a bird. It flew out from the Christmas wreath hanging on the door and perched on the string of festive lights under the eaves. It looked back at me and chirped a few times before flying away. I chuckled to myself, "Did this little fellow mistake the wreath for a real tree?" It was not surprising though, as the wreath was made of artificial pine branches, cypress branches, pine cones, autumn leaves, and fruits, all of which looked even greener, more realistic, and more vibrant than the real ones. During the early spring when most trees were still bare and dull, the wreath was particularly eye-catching to the birds. "Is this little one planning to make a home here?" The thought briefly crossed my mind, but I immediately dismissed it as absurd.

One day, my wife said, "It's been a while since Christmas, we should take down the wreath." So I removed the wreath and was surprised to find a bird's nest with three eggs inside. The nest was well hidden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wreath and was not visible from the front. No wonder I didn't notice it until I took the wreath down. "What should we do now?" I was in a dilemma. "Of course, we can't disturb the nest and put away the wreath." I had no choice but to hang the wreath back up, and then I went inside to tell my wife, "There's a bird's nest with three eggs in the wreath." She thought I was joking, but I wasn't imaginative enough to come up with such a joke. I pulled her outside to see, and she laughed when she saw it. She immediately called the children to come and see. The children came running excitedly. My son was too small to reach the nest, so I lifted him up to see. They all cheered with delight. The bird's nest was very small, only about the size of my cupped hand, and it was made of thin straw woven into concentric circles, resembling a small bowl made of grass. I marveled, "This bird is so diligent, it must have taken a lot of straw to build this nest, and yet it completed it in just a few days!" The eggs were slightly larger than peanuts, milky white with a hint of light blue-green color, looking smooth and shiny, with some black specks on them. They lay there so small and quiet, appearing so helpless and endearing.

The children began to plan excitedly, "Great! We can observe how bird eggs hatch into baby birds, and how the bird mother takes care of the bird babies." I thought, "Frequent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door will scare the birds away and prevent them from incubating the eggs peacefully. The wreath may also sway, posing a risk of falling on the bird's nest." So I came up with an idea, "From now on, let's lock this door and not use it anymore. Everyone can enter and exit the house through the garage door." Everyone readily agreed.

Early the next morning, my daughter ran downstairs to check the bird's nest and immediately exclaimed, "There's another egg in the nest, now there are four!" Another day passed, and another egg appeared, making it five. From then on, the number of bird eggs did not increase further. In fact, the bird's nest could hardly hold any more eggs. The female bird seemed to lay one egg per day, based on this calculation, it probably laid the first egg around April 20th, and then took four days to lay the remaining four eggs.

The bird was very alert, even when we entered and exited through the garage door, we often startled it. It would fly out from the wreath and land on a nearby tree. Sometimes, we would see another bird waiting for it there, and when it flew up, they would chirp together, hopping from branch to branch or flying from one tree to another. They looked very happy. The other bird was probably the male bird, as its feathers were bright red. They were about the size of sparrows, with the female bird being gray and the male bird being red.

When the bird was in the nest, I really wanted to get closer and take a good look to identify what kind of bird it was. However, it was so alert that it wouldn't let me come close at all. "What can I do?" I came up with an idea - to use a webcam to observe the bird's nest. "Don't I have an old webcam? Why not give it a try?" This thought excited me, and I told the children about it, and they were also excited. Let's take action! I quickly found the webcam from a pile of old electronic devices - it was about the size of a fist, with a wire for connecting to the computer to control it. I placed a small table near the door in the house and put the computer on it. The webcam's wire was not very long, only about one meter, so I added a three-meter extension cord. I hung the wreath on a hook, and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hook was another hook that hung on the top edge of the door. I easily hung the webcam on the hook with the wreath, letting it dangle from the top of the wreath, with the lens facing downward towards the bird's nest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wreath. Then I threaded the webcam's wire through the gap between the door and the door frame, brought it into the house, and fixed it on the door frame with tape, finally connecting it to the computer.

I started up the computer and ran the software that controls the webcam. Immediately, the image of a bird's nest appeared on the computer screen. The webcam had a great view, looking down from directly above the nest. The nest was nestled among artificial pine branches, cedar branches, and autumn leaves, and there were five eggs lying quietly inside. I also unexpectedly noticed that there was a lot of straw laid next to the nest. "Interesting! Could that be the bed of the male bird? Or the place where the fledglings move after hatching?" We locked the door again and anxiously waited in front of the computer for the birds that we scared away to return to the nest. It didn't take long for the bird to come back, and my children and I cheered. We saw it fly into the nest, calmly settling down, fluffing its feathers, and shaking left and right a few times to cover the eggs with its body and bury them in its feathers. Now we finally got a clear look at what it looked like - its head and short feathers on its body were gray-brown, the main color of its wings and tail feathers was brown with white edges, its beak was short and black, looking powerful. I also caught a glimpse of a red shadow flashing by - that should be the male bird.

I knew very little about birds, even less about birds in Minnesota, so even with the help of the webcam, I still didn't know what kind of bird it was. So I searched online for many photos of birds and descriptions about them to compare with it. I thought it resembled a waxbill to some extent, but its feathers didn't have as many patterns, and its beak was smaller, and the color of the male bird was also not right. It also resembled a pine siskin, but the male pine siskin is red, not yellow-green like what I saw. "Maybe it's a house finch?" But its feather patterns were not as mottled, and the male house finch is much more brightly colored. Finally, when I saw a photo of a male house finch, I felt that it should be a house finch, as the flash of red I saw matched, and so I basically determined that it was a house finch. I also live streamed the bird's video to YouTube for some colleagues to watch, and they all confidently confirmed that it should be a house finch. So I concluded that it was undoubtedly a house finch.

I then went on to learn some information about house finches from the internet. They are a very common bird in North America, usually found in urban or suburban areas. Adult birds are about a little over ten centimeters long and weigh around twenty grams. They mainly feed on various grains, seeds, and berries. Unlike adult females, most adult males have beautiful red heads, necks, and shoulders, which come from the berries and other fruits they eat. Females usually lay eggs from February to August, laying two or more clutches of eggs each year, usually with four or five eggs per clutch. The chicks hatch in about twelve days and then stay in the nest for another two weeks or so. They can live for about twelve years.

Every morning, as soon as I woke up, I would turn on the computer and check the bird's nest. The female bird was always sitting there, patiently incubating her eggs. She would bask in the bright morning light, preen her feathers, rearrange the dry grass in the nest, shift from one end of the nest to the other, or simply sit quietly without doing anything. Sometimes she would stand up from the nest, stretch her neck and look around, perhaps anticipating something or checking for any potential dangers. Sometimes she would open her eyes, glance left and right, appearing idle. Sometimes it seemed like she was looking at me, even though she couldn't actually see me, as she was looking at the camera. Maybe she was wondering what that thing was, or perhaps she was pondering who was spying on her from behind. Sometimes she would tilt her head on the edge of the nest, close her eyes, and take a short nap. Other times she would simply turn her head and bury her face in her back feathers, taking a nap. Every now and then, she would stand up and use her beak to nudge and adjust the bird eggs, possibly repositioning them to ensure that every part of the eggs received her body heat, or maybe checking their progress to see if any of them were about to hatch into chicks. She would also fly o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maybe to stretch her wings and legs or to eat something, but she would quickly fly back and resume her work.

As mentioned before, the eggs of the house finch usually hatch in about twelve days. However, it had been about fifteen days since the first egg appeared, and there was still no sign of any movement. I was starting to worry, "How much longer will it take for the chicks to hatch?" I thought the female bird must be worried too. But she didn't seem to be in a hurry at all. She continued to sit there calmly and patiently, full of anticipation, diligently incubating her eggs. I even felt sorry for her - she had worked so hard to lay and incubate the eggs, but in the end, it might all be in vain.

However, I was feeling somewhat hopeless. One day, when I came home from work and turned on my computer, I was pleasantly surprised to find a pile of fleshy pink things wiggling and moving in my nest. Obviously, they were newly hatched chicks. To put it bluntly, they could easily be described as "bloody and fleshy." I couldn't tell which was the head, which was the body, or which were the feet. I couldn't even count how many chicks there were. However, I noticed that there were still two eggs left in the nest, so I deduced that three chicks had hatched. The next day, one more egg was missing, and the pile of flesh had grown a bit bigger, but it was even more chaotic and hard to distinguish because another chick had hatched. The fifth egg never hatched, and I'm not sure where it went in the end, but that's another story. I was curious: "Where did the eggshells from the hatched chicks go? Did they stay in the nest?" It shouldn't be possible, as it could potentially harm the fragile bodies of the chicks. "Or did the female bird carry them out and throw them away?" But I didn't see any eggshells near the nest or on the ground below. "Maybe the female bird carried them far away and threw them?" "Or did the female bird eat them?" I know that some birds eat the eggshells to replenish the calcium they lost from laying eggs. In any case, it became an interesting mystery.

Every day, the female bird continued to stay in the nest as usual. Sometimes it would nestle on top of the chicks to keep them warm, but now it wasn't as easy as before. Before settling down, it had to figure out where to place its large feet so as not to accidentally injure the delicate flesh of the chicks. Its feet would shift back and forth along the edge of the nest, unsure of where to place them, appearing somewhat clumsy. In the end, it often had to hook its feet onto the edge of the nest and then squat down to gently cover the chicks with its body. This should have been an uncomfortable position for it. Sometimes it would clean the down feathers of the chicks, but the chicks didn't seem to appreciate its kindness, chirping and squirming, perhaps complaining that its actions were too rough. Sometimes it would clean the nest, using its beak to pluck and pick here and there, occasionally picking up something to eat. The male bird also appeared more frequently. Its beautiful feathers made every appearance a stunning sight. Sometimes it would flash into the scene from the branches near the nest and feed the female bird. The female bird seemed happy, fluttering its wings lightly and chirping softly - it was truly a heartwarming scene.

Although male birds also fed their young, the majority of the work was done by female birds. When the female or male bird flew back to the nest, several small beaks would protrude from the mass of flesh, eagerly stretching and gaping, waiting to be fed. These little beaks had a yellow edge, with a fleshy red throat further inside, making it easy to distinguish one chick from another by their gaping yellow mouths. They looked like ugly little monsters, with sparse hairs on their heads, a bare patch on top of their heads, and sparse fuzz on their wings and bellies, necks and backs exposed with bare flesh. Watching them flap their nearly featherless wings was somewhat amusing. Their eyes were swollen and black, disproportionately large, and tightly shut. They opened their mouths wide, chirping and stretching their necks, wobbling their mouths up and down, waiting for the female or male bird to feed them. Their straight necks, supporting their oversized heads, created a striking contrast, with the neck appearing slender and the head appearing disproportionately large, surprising that the former could support the latter. The female or male bird would regurgitate food and feed each chick one by one. After a few rounds of feeding, the crop, a sac in their necks used for storing food, would swell. Once they were full, they would start to excrete waste. One by one, the chicks would raise their tiny bottoms, perch on the edge of the nest, and release a piece of feces with a "plop." They seemed to know not to soil the nest, as the female or male bird would immediately consume the waste, leaving no trace behind. For the chicks that didn't excrete, the bird would gently nudge or stimulate them to encourage the process. It was a nauseating sight, but it filled me with respect for the female and male birds - they had no other choice but to maintain cleanliness in the nest, reduce the growth of bacteria, and minimize the risk of disease for their four young chicks. What a daunting task it was!

The young birds grew day by day. Many black short hairs grew in many places, covering the pink flesh. Rows of small feathers grew on their wings and tails, making them look like beautiful birds instead of ugly little monsters. The small bird's nest became overcrowded, with birds pushing and jostling inside - one's head resting on another's back, one's wings covering another's head, one's tail facing another's mouth, or one simply perched on another, ignoring the struggling, calling, and protesting of the other. However, gradually, the young birds below almost stopped complaining - perhaps they realized that complaining seemed to be of no use, or perhaps they found it nice to have a furry thing on top of them, like a warm blanket. They also excreted more, as the female bird apparently could not bear the burden anymore with the male bird rarely sharing the duty of cleaning, and feces accumulated around the nest. I started to worry, "When the young birds leave the nest, will the wreath become filthy, with a foul smell, and I will have to discard it and buy a new one for the next Christmas?" The female bird spent less and less time in the nest, maybe because the weather had warmed up and the young birds had grown enough feathers so they didn't need her to keep them warm anymore, or maybe because the young birds had bigger appetites and she had to spend more time outside looking for food for them, or maybe because the young birds had filled up the nest completely and there was hardly any room left for her to perch. At night, she seemed to stay outside instead of returning to the nest.

Seven or eight days after hatching, the young birds began to open their eyes and started to observe the world around them in a dazed manner. They looked really cute, and sometimes I couldn't help but touch their small heads when the female bird and the male bird were not around. The short black hairs on their heads were smooth and soft, and felt really nice to touch. Some of the young birds were dozing with their eyes closed and showed no reaction to my touch, some blinked their eyes indifferently and didn't mind my touch, and some thought it was feeding time again and eagerly opened their mouths to peck at my fingers. I also wanted to feed them some food, but I didn't know their diet and didn't dare to feed them randomly, fearing that I might harm them, so I had to give up. After a few more days, the young birds were no longer as impulsive, but became very cautious - when I appeared, they huddled together and remained motionless, silent. Obviously, they regarded me as a potential danger, and immediately becoming quiet was probably their strategy for dealing with danger. When I touched the young birds, sometimes the female bird and the male bird would fly over, nervously flying around in the nearby air, constantly chirping - apparently warning me to stay away from their young. Despite their warning, I tried my best to take care of the young birds and make sure they were safe and comfortable in the nest. The young birds also became active again.

About two weeks after hatching, the young birds had grown their feathers quite well. They often hopped onto the edge of the nest, using their beaks to groom their feathers or scratching themselves with their feet. They would also poke their heads out and look around, sometimes even hopping onto nearby branches to flap their wings rapidly and practice flying. One day, I suddenly noticed that one of the nestlings was missing. "Where did it go?" I wondered. I carefully checked the bottom of the nest and looked through the peephole at other places in the wreath, but it was nowhere to be found. "It might have spread its wings and flown away," I thought. Sometimes I saw three birds hopping around on a tree nearby, although they were too far away to see clearly, they were likely the female bird, the male bird, and the fledgling that had just left the nest. After a while, I saw one of the remaining three nestlings suddenly startled and flew out of the nest with a fluttering sound, leaving only two nestlings behind. Flying seemed to be a natural skill for birds, and the young birds didn't seem to practice much, but in the blink of an eye, they started flying away one by one. The female bird and the male bird didn't forget to return to the nest to feed the two remaining chicks. They also frequently flew to the top of the wreath, hopping around and singing loudly, seemingly encouraging the remaining two nestlings to gather their courage and fly out of the nest in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young birds also became excited, flapping their wings and eager to fly, but in the end, they couldn't muster the courage and returned to the nest. Early the next morning, when I opened the door to retrieve the wreath, I found that the nest was empty and the two remaining nestlings had flown away. I wasn't surprised as I had expected them to leave soon. Within just one or two days, all four nestlings had flown out of the nest and into the vast world outside. "It's time to take down the wreath," I said to myself. Just as I was opening the door to retrieve the wreath, I heard the familiar chirping again. It turned out that the female bird and the male bird had flown to the nearby flower tree, calling out and looking towards here - clearly, they were still attached to their nest. I felt a bit guilty, but I steeled myself and took down the wreath.

Counting the days, it had been over four weeks since I discovered the nest. During this time, my children and I had been eagerly anticipating the hatching of the baby birds and watching them grow. Now that they had flown away, my heart felt a bit empty. However, thinking that they were now soaring freely under the blue sky and white clouds, or basking in the morning light, or flying and singing among the lush trees and flowers, my heart felt relieved, and I sincerely wished them happiness.


夏天慢点
赵羲文
2023年6月22日

在一年有一半是冬天的明州
夏天是珍贵的
总想让它慢下来
细细地咀嚼它

在林间的木屋里做梦
在湖水的波光里泛舟
在满山的野花里躺一躺
这样,让记忆里全是夏天
它就慢下来了


情歌
赵羲文
2023年6月16日

爬上一条小径
来到一片山坡
满眼的野花
如繁星点点
在长椅上坐下
眼前一株小树
枝头一只小蓝鸟
宏大的爱情
清脆、嘹亮
响彻山谷和蓝天
令人也心动
可惜我不会歌唱
我取出手机
录下它的歌
反复地播放
再折下一根枝叶
举在空中
等它飞落
它兴奋不已
绕着我盘旋
却始终没有落下
它看来是蒙了——
歌声多么动听
爱情令人心醉
为何来自一只庞然怪物
这个问题
它可能会思考很久


夏天太美
赵羲文
2023年6月6日

天还冷的时候,心里就发誓
等夏天到了,就掐着指头过日子
一不留神,还是忘了
十个指头,早该轮过一回了
从此,掐着指头慢慢地过
一天、两天、三天……
如果夏天听话就更好了
竖起指头,就不再弯下去


色彩
赵羲文
2023年5月20日

如果你喜欢绿色和白色
请来明州
这里
夏天是绿的
你的眼里和心里也是
冬天是白的
你恍然也是冰雪做的
如果你还喜欢蓝色、粉色和紫色
那请去丽江
那里
一年四季都是五颜六色的


美丽
赵羲文
2023年5月14日

常常在不经意间
美丽忽然出现
昨天的树还平淡无奇
今天却花枝招展、争奇斗艳
雨点也有了色彩与芬芳
美丽就当全力以赴
纵使明天就要化为尘土


岁月
赵羲文
2023年5月4日

把雪山抹成金山的朝阳
依旧那么朝气蓬勃
在黑龙潭里荡漾的月牙
依旧那么美丽动人
儿时清静的古城
在记忆里
还是那么清静、为世界遗忘
而当年远行的人
已不再是少年
原本乌黑的头发已落满白霜
曾经青春的面容也刻满岁月
而那些他曾爱过的人
也像他一样地老去了



赵羲文
2023年5月2日

早已过了官宣的日子
春天却迟迟未到
树还是灰的
风也还带着寒意
但只要有蓝天和阳光
心情就没法太坏


青春
赵羲文
2023年5月2日

树枝上的一对鸟儿
相互唱着歌
歌声里全是爱情
在其中的一只身上
我看到了女儿的影子
恋爱中的人
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
更何况是爸爸的眼睛
绽放自己、享受爱情
这原本就是青春该有的模样


早春
赵羲文
2023年4月13日

院子里的雪人
日渐消瘦
突然有一天
竟不辞而别
只留下
我送他的围脖和草帽



赵羲文
2023年3月7日

在家里呆久了
心会落满尘埃
变得沉重
出去走走
白净的雪会钻进心里
将尘埃洗却
若再来点蓝天和阳光
就更好了
一抬头
心会生出一对翅膀


铲雪
赵羲文
2023年2月23日

积雪太美
不忍打扰
怕每一铲都会是心痛


女儿
赵羲文
2023年2月18日

“我生你的气!”
“我不想跟你说话!”
女儿有时这样冲我吼
在别人面前
她礼貌、可爱
在爸爸面前
就不用再装了


岁月
赵羲文
2023年2月14日

童年的阳光照亮尘封的回忆
儿时的月亮挂上不眠的夜空
抚过那秀发的风儿呀、乱了我的白发


世界杯
赵羲文
2023年2月14日

在你到来以前,我已经开始伤感你的离去
在你离去以后,我已经开始期盼你的到来


长发
赵羲文
2023年1月30日

厌倦了打理它
厌倦了镜中苍老的模样
一咬牙把长发剪了
这一刀剪掉了头上的霜和雪
剪掉了整十个年头
找回来些许年少时的帅气
收起的发带却让我怅然若失
那是女儿送的生日礼物
习惯了它们在头上的陪伴
还剩几根,却再也用不上了


男人的相对论
赵羲文
2023年1月26日

在体育馆跑圈
跑道好长
行人好快
墙上的钟
应当是坏了

身边带过一阵风
修长、矫健、美丽
跑道变得短了
跑步的人慢下来了
墙上的钟却活了过来
而且跑得和我一样快


月亮下的梦
赵羲文
2023年1月8日

月亮挂在小树林的后面
想起儿时
拎着阿妹的歌声
在月下走到村口
“月亮走,我也走,
我送阿哥到村口!”
为了阿妹的眼泪
我决心去当边防军
最好还长眠在那里
然而,除了歌声
阿妹终究没有出现
我也最终没有去当兵


夕阳
赵羲文
2022年12月26日

阳光铺在积雪的路上
在脚下发出碎裂的声响
夕阳不远
在天黑以前
我就能赶上那轮柔软的金黄


世界杯
赵羲文
2022年12月19日

足球还在滚动
欢呼声还在回响
世界杯却成了过去
我的心也留在了那里
现实好遥远


心碎
赵羲文
2022年12月10日

昨天巴西队走了
今天葡萄牙队走了
我的心也碎了一地
不知道什么时候
才能强打起精神
把碎片收拾起
拚凑出原来的模样


落叶
赵羲文
2022年11月7日

一位老奶奶
满头银发
躬着腰
慢慢地扫落叶
好大的一片院子
她气定神闲——
她的时间
比落叶还要多


心情不好
赵羲文
2022年10月26日

天空很蓝
阳光很好
但都不属于我

行人很多
有说有笑
却离我很遥远

心情不好
连笔头也懒
动一动就想打住了


金秋
赵羲文
2022年9月28日

这个时节
整个世界都泛着金黄
光阴老了
慢下来了
柔软得像夕阳
我又看到了童年——
夕阳里拄着拐杖的外婆
大门口打盹的老黄狗
还有那校园里穿黄毛衣的姑娘


飘落的夏天
赵羲文
2022年9月27日

绿色的夏天
挂在树梢
被晒成了金黄
充满阳光的日子
开始一叶一叶地飘落
把它们拢作一堆
我如数家珍——
这是去夏威夷的日子
这是去密西西比源头的日子
那是去苏必利尔森林的日子


中秋
赵羲文
2022年9月10日

今天
不想看到月亮
怕又大又圆
能照见故乡

乌云
多善解人意
一大早就布满天空

晚上
云终究还是破了
露出皎洁的月亮
月光如针
刺痛我的心


男孩的忧伤
赵羲文
2022年9月5日

儿子一醒来就唉声叹气
他的忧伤如此巨大
天空也阴郁起来
还刮起一阵阵凉风
树上的黄叶纷纷飘落
儿子几乎哭出了声——
暑假的最后一天
真是个令人悲伤的日子


秋意
赵羲文
2022年8月25日

走在树林里
满眼都是绿色
蓦然几枚红叶
让我心惊——
仍是盛夏
哪来的秋意



赵羲文
2022年8月25日

干旱几个月后
落下几场大雨
焦黄的草坪绿了
许多小蛙在绿色里沉浮

割草机开始轰鸣
小蛙们四散逃命
我已经尽量小心
仍免不了残肢断臂、身首异处


苏必利尔
赵羲文
2022年8月20日

每次来到苏必利尔
心里就伤感——
一到了这里
离开的日子也近了

离开了以后
伤感迅速增长
每小时一百公里
是它的速度


野营
赵羲文
2022年8月18日

苏必利尔湖
月亮
星光
灯塔

湖岸的森林
溪声
狼嚎
帐篷

今夜如梦


明州之夏(二)
赵羲文
2022年7月30日

密西西比河的源头之行远去了
美加边境的探险活动过去了
苏必利尔湖边的野营也会过去

夏天是一串闪光的珍珠
从眼前慢慢地滚过去
伸手却一个也挽留不住


明州之夏(一)
赵羲文
2022年7月29日

当观赏独立日¹的烟火时
夏天过去了三分之一
当跳到湖里不再感到寒冷时
三分之二过去了
到了劳动节²那天
整个夏天就过去了

夏天是一盒美味的巧克力糖
我细心地咀嚼它
每天一颗

¹:7月4日
²:美国劳动节,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天堂在北方
赵羲文
2022年7月12日

我相信天堂在北方
不然为什么有一条笔直的路
伸向北方、连到天上

我相信天堂在北方
因为那里有苏必利尔湖
水那么清、那么蓝
太阳那么近
应当是天使们沐浴的地方

我相信天堂在北方
因为苏必利尔湖边的森林
一望无际、郁郁葱葱
散布着数不清的小湖
应当是天使们游玩的场所

我相信天堂在北方
不然为什么我每次去那里
都有朝圣者的心情
像来到天堂
到了就不愿意离开



赵羲文
2022年6月25日

一场夜雨过后
草地里、人行道上、车路上
出现了数不清的小蛙
它们在晨曦里兴奋地弹跳
仿佛第一次见到阳光
我从未见过它们的父母
应当是夜里的雨点有了生命

割草机在草地里驰骋
脚步和车轮在路上忙碌
很快小蛙们就静下来了
除了路上斑驳的污点
仿佛它们就不曾出现过


酷热
赵羲文
2022年6月24日

才六月便已是盛夏
大地着了火
云躲得又高又远
等不到天上下雨
身上兀自汗下如雨


厮守
赵羲文
2022年6月12日

开车在原始森林里穿行
看见两株挺拔的松树
它们虽然被路分隔
枝叶却在空中交错
俨然一对相拥的情侣

它们应当就这样厮守了几百年
每天一起迎来日出、送走日落
一同在雨里沐浴、风中耳鬓厮磨
让飞鸟在枝头落脚、走兽在树下经过

与心爱的人在一起
静静的厮守不也是一种幸福?


度假
赵羲文
2022年6月12日

一栋木屋
一床阳光
窗上
几株绿树
一面湖水
潜鸟嘹亮的长鸣
唤不醒做着梦的人


依恋美丽
赵羲文
2022年5月26日

无论我怎样小心
树上的花还是一碰就落
无论鼻子怎样用力
原本就淡的花香更加捉摸不定
树上的红越来越少
树下的红越来越多
我看它更勤了
仿佛这样能延长它的美丽
我想用力把它装进心里
连同它的清香和风中的颤抖
而这,最好的相机也帮不了我


心痛美丽
赵羲文
2022年5月22日

屋旁的那棵海棠正红得浓烈
仿佛要把生命全化作美丽
数不清我每天看它多少回
我从远处凝望它
走过去端详它
钻进去摩挲它、呼吸它
几天后它的美丽将化为尘土
我不能挽留
就让我绝不辜负


生日礼物
赵羲文
2022年5月7日

疫情发生以后
我不再去理发店
开始是因为病毒
后来就放飞自我了

光阴在头发上生长
虚假的黑色也逐渐褪尽
我像极了一位潦倒的诗人

一年前的生日
女儿送我一包发带
用来约束奔放的长发
我的眼里流出了一首诗

那么多发带
有的断了,有的丢了
还剩几根
能不能撑到下个生日?


黄昏
赵羲文
2022年5月4日

无声的小河
在芦苇间蜿蜒
它的尽头
是一片远远的蛙鸣
那欢乐的喧嚣
惊出一轮硕大的明月


春天近了
赵羲文
2022年4月9日

当沉寂太久的小河开始喧闹起来
当树木依旧灰黄却冒出了油亮的苞芽
当雪花还偶尔飘落却不愿在地上停留
当踢球之前不用从白色中铲出一片绿色
我知道,这时候,春天就近了


太平洋
赵羲文
2022年4月4日

坐在海滩上
望出去是一大片蓝
那蓝的那头
住着母亲和兄弟


夏威夷的记忆
赵羲文
2022年4月4日

晒红的身体
一阵一阵的灼痛
身上掉不完的沙
还有散落海边、收不回来的心绪


女儿的耳机
赵羲文
2022年4月3日

乱成一团麻
打了好多结
爸爸借用了一下
归还之前
把所有的结都解开了


夏威夷
赵羲文
2022年4月1日

蓝的天
更蓝的海水
明晃晃的阳光
躺进棕榈树的伞下
涛声
一排一排卷上岸来
冲碎了思绪
迷离了眼神

白云
飘过去一朵
又飘过去一朵……
有一朵竟是黑的
撒下几点清凉
抹上一道彩虹
就跑了


今天
赵羲文
2022年2月25日

今天
阳光灿烂
好好享受它
不要以为
明天还会这样
好多人
昨天还在
今天却已经见不到它了

今天
爱的人就在身边
对他们好一些
不要以为
明天还会如此
好多人
昨天还手牵着手
今天却已经阴阳相隔

太阳不会永存
爱的人也不会永生
但心痛会变成永恒



赵羲文
2022年2月25日

雪塑冰雕的世界
冻住了静
冻住了梦
森林、蓝天、太阳
在偷听
脚步和积雪的对话


狗与女人
赵羲文
2022年2月23日

我是一条狗
从不戴铁链
出门
套上松软的项圈
牵着纤细的皮带
在家
连项圈也免了
自由得
有些不自在

听说
有人戴铁链
不用说
她一定很凶残——
狰狞的面孔
尖利的牙齿
锋利的爪子
不停地要伤人

我是一条狗
真庆幸
我不是女人


节日
赵羲文
2022年2月5日

院子里的彩灯还亮着
门上的花环还挂着
屋里的圣诞树也还舍不得收起
仿佛这样能留住节日的脚步


Father
Owen Zhao
January 31, 2022

The day my father left
His cat was also gone
One day I visited his grave
I saw in a trance
It curled up on his tomb
Just like before, keeping him company in his bed

Once my father left
He moved into my dreams
He has been living there for twenty years
In the early morning, his cigarette
Flickers in the darkness
Followed by a spell of coughing
His cat, on the bed
Enjoys the accustomed bumps

I grow older and older
My father remains unchanged
Even his hair is still black
We are becoming more like brothers
It's the Lunar New Year
Tonight, I'm having a drink with him


父亲
赵羲文
2022年1月31日

父亲走的那天
他的猫也不见了
有一次上坟
我依稀看见
它踡在他的坟头
一如从前陪在他的床上

父亲一走
就搬进了我的梦里
一住已经二十年
清晨,他的烟头
在黑暗里一明一暗
接着是一通咳嗽
他的猫,在床上
享受着早已习惯的颠簸

我一天一天变老
父亲却一点未变
连头发还是黑的
我和他越来越像兄弟了
过年了,今晚
我和他喝酒去


寒冬
赵羲文
2022年1月29日

天边的那片小小的太阳
静静地浮在蓝天的海里
放射着柔软细密的光亮
它是通往天堂的门
我喜欢寒冬时它又小又远——
天堂就应当这样遥不可及


那年
赵羲文
2021年12月21曰

那年,在加利福尼亚
迪斯尼,海洋世界,环球影城
孩子们追逐着快乐

那年,在巴哈马
阳光,海水,沙滩
到处是光亮

今年,哪儿也不去
阴云,冰雪,疫情
冲个澡,就让忧伤全流走


牛奶
赵羲文
2021年12月11日

小时候,母亲打回来一瓶牛奶
哥哥一杯,我一杯
还剩几滴,母亲咂了咂嘴

我小心翼翼地呷一口,收起来
又呷一口,又收起来
直到杯里的奶一滴不剩

哥哥的那杯却还完满
像一只雪白的绵羊,无人看守
旁边是一双狼的眼睛
我抓起它,喝了一大口
再掺进水把杯子填平

后来,我喝过各种各样的牛奶
却总不如母亲从街头打来的香醇


邮寄丽江
赵羲文
2021年12月4日

丽江的天蓝得醉人
请摘一片下来
装进一个玻璃瓶

丽江的乡音沾满泥土
请抓一把
装进玻璃瓶

丽江的暖阳
照进似睡似醒的梦里
请剪几条光线
装起来

儿时的回忆
散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
也请捡几片,装起来

最后
请把这一瓶丽江
寄给我


故乡的距离
赵羲文
2021年12月3日

故乡很近
一个电话
浓浓的乡音就到了耳边

故乡很近
点一下指头
朋友圈里都是它

故乡很近
闭上眼睛
就看到了雪山、古城、黑龙潭

可是
故乡很远、很远
只隔了半天
我却怎么也追不上它


故乡
赵羲文
2021年12月2日

多少年后
又看到了故乡
城北的雪山
黑龙潭的泉水
古城的小河
一点都没变
多想再去
雪山里转转
喝一口泉水
在石桥上坐坐
那冰冷的屏幕却挡着我


麻醉
赵羲文
2021年11月24日

一股暖流进来
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醒来
肠镜已经做完
在康复室里了

昏昏沉沉的
那真是个好觉
没有一点感觉
没有一点梦

死后应当就是那样吧
能这么安然死去令人向往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还有太多去感受,包括痛苦



赵羲文
2021年11月20日

明州的冬天
大多是阴天
今天却出奇地晴朗
蓝天、清风、阳光
多得用不完
装一些起来
到阴天时
再放出来享用



赵羲文
2021年11月20日

北国的太阳
一升起就是夕阳
沿着天边
从一头滚到另一头
长长的身影
是万物对它的依恋


深秋
赵羲文
2021年11月3日

秋天起身了
将带走树上的最后一片金黄
太阳也上路了
已很小很远
但蓝天不走
它拉着太阳
要留它在天边


茶色眼镜
赵羲文
2021年10月29日

茶色眼镜的外面是梦乡
太阳老成了温暖的夕阳
柔和得让我直视它的脸
秋叶里的阳光更加饱满
爽朗地摇着火红和金黄
风是黑龙潭涌出的清泉
揉碎进一抹淡淡的夕阳
我不要摘掉这茶色眼镜
想永远住在温柔的梦乡



赵羲文
2021年10月26日

蓝、净、深远
我看见了那里的亲人
和故乡——
雪山的上面
也是那样的一片蓝



赵羲文
2021午10月25日

夏天
它收藏阳光
秋天
它装满阳光
并乘上秋风
把阳光送给大地


遇见
赵羲文
2021年10月21日

三十年后
她一如从前
相顾无言
擦肩又是背影

心头一颤
双颊已湿
梦里晴朗
哪来的雨水



赵羲文
2021年10月16日

打扫院里的落叶
惊出一只小老鼠
开始缓慢地逃窜

操起一块石头
一下、两下
它当场毙命

我在想
被老鼠咬破的墙
和墙根下的碎屑



赵羲文
2021年10月10日

窗上有只小虫
从这头爬到那头
又从那头爬回这头
它在寻找一条裂缝
钻进来、取暖
后来不见了
窗外秋叶如雨


雨点
赵羲文
2021年10月6日

站在桥上
看桥下的蓝天、白云
和偶尔掠过的飞鸟
忽然
蓝天里泛起几点涟漪


蝗虫
赵羲文
2021年10月6日

出去跑步
带回来几只蝗虫
没有一只完整的
全是断臂、残腿
在鞋底
入秋了
小路上落满蝗虫


补丁
赵羲文
2021年9月27日
发表于《丽江日报》:  《补丁》

如今,几乎再见不到人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即使偶尔遇到,补丁也多是做装饰用的。比如,在西装的肘部缝上一对补丁,使穿西装的人显得精神干练、在庄重中不失洒脱。有时,为了使补丁格外显眼,补丁用的布料与衣服的截然不同,如果衣服用的布料是深色的,补丁偏用浅色;反之亦然。

在我小时候,大约三、四十年前,带补丁的衣服却很常见,不带补丁的反倒新奇。通常只有在新年,母亲才会为我缝制一套衣服,但这也不是每年都会发生的。在弟兄三人中,我排行最小,自然有两个哥哥把穿过的、对他俩已经小了的衣服传给我,其中不少已带有补丁。既然我从来不会缺衣服,在家里手头紧的新年,我的新衣服也就免了。

那时商店少,卖的服装也少,人们几乎难以买到合身的衣服,于是只好请裁缝做,由此大街小巷颇开了些裁缝铺,生意也兴隆。每次母亲给我做衣服,她先从百货商店扯一块布,再带我去裁缝铺量体裁衣。说来奇怪,她总是带足了布料的,裁缝也量得好好的,做成的衣服却常不合身,大多偏小,有时甚至剩不下一点做补丁用的布料。细胳膊细腿的,穿着难受不说,让本来就营养并不充足的身体看上去更像只猴子。我确信是裁缝们贪污了布料,并暗暗诅咒他们早日倒闭。后来,商店多起来了,卖的服装也多了,人们买到合身的衣服不再是难事,再不用请裁缝做了,裁缝铺便也陆续关门,终于圆了我报复的心愿。

有一年新年前夕,母亲请裁缝为我做了一套衣服,还买了一条领带、 一双皮鞋。新衣服非常合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简直让我喜出望外。领带是第一次有的,是配儿童西装的免打结领带,有一个橡皮圈,往脖子上一套就戴好了,虽然极为便宜简单,却足以令我激动万分了。皮鞋似乎也是平生第一双,我把它们擦得油光锃亮,连苍蝇都落不了脚。新衣服却一定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的。初一前几天的日子真是难熬,时间过得空前地缓慢,大年初一遥遥无期。毫不容易熬到除夕晚上,我把新衣服叠得整齐,放在床头,再放上领带、压上皮鞋,准备第二天一大早起床穿戴,我却激动得一整夜睡不好。

一套新衣服在一个顽皮的男孩身上能完好多久呢?我要爬树、爬篮球架、在地上摸打滚爬、和别的男孩子打架,衣服时不时就破个口子,母亲不得不在上面打个补丁。小时候,幼儿园对面有个篮球场。幼儿园似乎清贫到没有篮球,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从未在那儿打过篮球。然而,篮球架却成了好玩的猴架,我还在那里断送了不少衣服。那时的篮球架和现在的有所不同,它有四条腿,前面两条是直立的,后面两条是斜的,上面还有好几根横梁。我常常像猴子一样吊在横梁上,或从直立或斜立的腿上往下溜,或一屁股坐进球框里。球架上有不少突出的大螺钉,常把衣服划个大口子,走路时就忽隐忽现地露出里面的皮肉,母亲不得不花一整个晚上才把它补好。老师也曾无数次警告我,不要再爬篮球架了,否则一失手、摔到地上会送命的。我却哪里听得进去,在背地里,依然我行我素、照爬不误,并常常在衣服上划个大口子回家。

就这样,一套新衣服很快就有了补丁,裤子尤其如此,最容易出现补丁的部位是裤管、膝部和臀部。有时破口很大,补丁更大,从小腿往上,经过膝部,一直到大腿处,或在臀部如同缝上了一块坐垫。有时补丁又破了,就在旧补丁上再摞个新补丁。如果裤子上的补丁又大又多,穿着它竟然会觉着些坚硬、沉重,跑起来坠坠地有些不便。做补丁用的布料也五花八门、有新有旧。很小的时候,对这些是全不在意的。但大些以后,特别是有时竟引来女孩们的注目的时候,我就很难为情起来,不愿再穿那些补丁大或多的裤子。幸亏后来生活渐渐好起来,衣服上的补丁也日渐减少,最后以至于没有。

不但衣服会有补丁,鞋也会,我儿时穿过的布鞋、胶鞋、皮鞋都带过补丁。母亲心灵手巧,会给自己做坎肩、围裙,还会纳鞋底、做布鞋,还穿过自己编的草鞋。她自然没有给我编过草鞋,布鞋却是做过的。她做的布鞋厚实、舒服,我很喜欢穿。后来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小伙伴穿自家做的鞋,我显得很另类,况且那布鞋也实在不好看,甚至有点像女鞋,因为它露出脚背,又有一根鞋带在脚脖子处,如果再带个补丁就更别提了。于是我很是难为情,不愿意再穿。母亲也不强求,从此便不再给我做布鞋。

当鞋穿破了,比如露出了大脚趾头,在那儿打个补丁却不是母亲能做的,得请补鞋匠做。在家附近的路边就有个补鞋摊子,那补鞋匠差不多每天坐在那里,面前放一台有三条腿的缝纫机,脚边堆了好多破的和补好的鞋。他生意很兴隆,整天咔嗒咔嗒地摇着缝纫机在破鞋上忙碌,打上一个个补丁。他显然是很挣钱的,因为他经常在干完活、收了摊后去上馆子、看电影。他曾说,在放咉电影《少林寺》的那几天,他天天去看,一连看了十几场。我羡慕得目瞪口呆,几乎认定鞋匠是世上最美好的职业了,并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拥有一台带三条腿的缝纫机。我还把他视为以后潜在的师傅,处处颇为恭敬。然而,几年以后,找他补鞋的人越来越少,他的生意日渐稀落起来,终于有一天,他连同他的补鞋摊子一起消失了,我也从此放下了当个补鞋匠的梦。

好多年没有穿过带补丁的衣服和鞋了。如今衣服和鞋多了,又耐穿,几年都不破。即使破了,扔掉再买新的,毫不可惜。可是,有时还会想念起儿时穿过的带补丁的衣服和鞋,它们在我清贫而欢乐的童年里无处不存,一想起童年,便自然而然地想起它们。衣服上五花八门的补丁是母亲一针一线缝上去的,承载着深沉的母爱,不论我走到哪里,母爱就陪我到哪里。每一个衣服和鞋上的补丁,记录着我爬树、爬篮球架、在地上摸打滚爬、和别的男孩打架时的欢乐,想起它,那时玩耍的场景又历历地浮现在眼前,快乐的笑声又响亮地回响在耳畔。


Superior
Owen Zhao
September 18, 2021

Superior Lake at sunset
Is a passionate woman.
In her calm and broad bosom
Is love more gorgeous than the burning clouds.
Wearing diamonds of sunlight,
She rushes toward her lover¹ on the shore.
He is rocky and towering.
Her arms of waves wrap around his neck.
Hair of seaweeds rubs his chest.
Whispers of love words echo in his ears.
But he is hard and cold.
Her affection is smashed into tears of spindrift.
Cold-hearted lover,
With the teeth of my tears,
I will bite you.
Bite you slowly
For ten thousand years,
Leaving dense marks of my tears over you!

¹: The rocky shore


我是小狗蒂雅(小说)
第一章
赵羲文
2021年9月8日
发表于《海外文轩》:   小说《我是小狗蒂雅》

今年夏天,明州干旱,有时连着好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见不到一点雨。爸爸说,和这里相反,中国的河南下暴雨,淹死了不少人。我猜肯定也淹死了不少狗狗。一定是这里的云都飘到中国去了,要不怎么这里老是大晴天、太阳恶狠狠地甩威风?要是能留下点云在这里多好,就不至于这边闹干旱,那边闹水灾了,对两头都好。有时真不明白上帝是怎么想的!为那些逝去的生灵难过,愿他们的灵魂安息。

每次爸爸带我在小区里散步,房子周围的草坪大多又干又黄,没有一点生气,不知道草是否还活着。唯有一家邻居的草坪大为不同,仿佛是沙漠里的一块绿洲、烈日下的一片清凉。草长得青翠欲滴、精神抖擞,剪得齐刷刷的,像一块碧绿柔软的地毯,似乎完全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草坪中央还有一棵大槐树,长得同样精神,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在草地上投下一大片阴影,并偶尔落下一两声鸟鸣。房子周围的墙根下,开着各种各样的花,五彩缤纷,娇艳欲滴,引来很多蜜蜂在嘤嘤地喧闹、蝴蝶在翩翩地飞舞。这里连风都是凉爽的,还夹了淡淡的花香,令人陶醉。真为这家主人对一草一木的悉心呵护而感动。

每次经过这里,我就忍不住一头冲进草坪,四只脚没在青草里,仿佛蹚着清浅的湖水。我趴下来,先凉快一下肚皮,再翻过身、左右打几个滚。草像一双温柔地手,体贴地摩挲我的皮毛,说不出地舒坦受用。我把头埋进草丛,直碰到湿润的泥土。我使劲儿抽着鼻子,真没想到,泥土的芳香居然如此碎人。有时,草上还挂满水珠,像晶莹剔透的珍珠,在烈日下闪闪发光,显然是主人刚浇过水。在里面扑腾几下、沾上一身的水珠可太畅快了,惬意的凉爽像一股山泉,流遍全身,把燥热赶得无影无踪。不知不觉地,一直吐着的长舌头缩了回去,张大的嘴巴也合上了。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这种惬意让人如此放松,我总忍不住蹲下屁股撒一泡尿,再躬起背拉一泡屎。这时,爸爸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了,他朝邻居的房子望一眼,似乎在向那里的主人表示歉意,也不管里面有没有人。如果真看到有人,说不定他还会走过去、道个歉呢。我却颇不以为然,觉得爸爸有点小题大做。他是带了我的便袋的,可以在我身后把大便收拾干净,让草坪恢复如初,正如他一贯所做的,没有必要心怀歉疚。

在炎热的天气里散步真是没趣,不但爪子在路面上烫得要命,还得一路上张大嘴巴、长长地吐着舌头喘气。那样子肯定不好看,如果让小区里的狗们看见,就太令人难堪了,不知道他们会怎样地嘲笑我。如果让一只心仪的帅狗撞见,那就更让人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了。

我在小区里见过好几只狗。两只总趴在隐形栅栏后面的院子里,无精打采地打量着过往行人。一只在散步时总低着头,鼻子左右扫着地面,不知道在搜寻什么。一只总急匆匆地往前冲,把链绳拽得笔直,拖着主人在后面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一只叫索耶,身材高大,皮毛雪白,总和一家人一起散步。奇怪的是,他总拖着长长的鼻涕和口水,好像在一直患着感冒或犯着过敏。有一次,他看见我,兴奋异常,挣脱了链绳,直扑过来,溅了我一头一脸的鼻涕和口水,真让人倒胃口。从此,我一见到他心里就发怵,赶紧躲得远远的。还有一只叫威龙,一身长毛,灰黄相间,看上去有些岁数了。虽然听名字它应当是只公狗,我却没有证实过,因为它从未给我近身的机会、去嗅一下它的胯部。它总是很从容地走在父母中间,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有一次,它从对面走来,我友好地蹲下身子,准备和它互嗅一下胯部,它却像根本没有看见一样,趾高气扬地擦身而过,令我又羞又愧、尴尬不已。还有一只是阿拉斯加狗,长得像一匹矫健勇猛的狼,帅极了,光想想他就已经让我脸红了,我可万万不想让他撞见我在路上张大嘴巴、吐着舌头喘气的丑态,真想就在这里呆下来不走了。

草地和树荫的凉爽、清风里流淌的花香,甚至鸟虫的喧闹,都令人沉醉、昏昏欲睡,如果能就此再打个盹、甚至做个梦就更美满了。可是,爸爸没让我享受多久,就变得不耐烦了,咕哝着他还得回去干活,并拽了几次链绳,催促我起身,我的脖子都被拽得有些疼了。唉,身为人狗,身不由己,总得看人脸色,有时深感屈辱,觉得活着没意思,可是我又能怎样呢?我在心里也埋怨爸爸,他就那么缺乏耐心,不让我再享受片刻?可是转念一想,他每天工作八小时,辛辛苦苦地为我挣狗粮,他容易吗?于是就原谅他了。不能再贪图阴凉了,赶紧跟上爸爸,继续赶路吧。真希望我们家的院子也有那么好的草坪!



赵羲文
2021年8月19日

太阳的火舌烧尽了天上的云,
也点燃了草甸上或红或紫的花。
往日喧闹的鸟叫和虫鸣,
在树林和草丛间喘息。
风的黏热的舌
灼痛了肌肤、湿透了衣裳。
树梢与阳光扭打着,
碎下一地的树荫和光亮。
小路上的阳光,
在脚下哔剥作响、化作一阵烟。
沙漠里的一抹清凉
是那片破碎的树荫!


夏日心情
赵羲文
2021年8月13日

夏日的心情
是躺进后院的吊床,让阳光在身上涂抹喧闹的树叶;
是夜里的一场电闪雷鸣,把躁热的梦洗得一片清凉;
是飘落湖底的几朵闲云,让鱼儿在其间轻飞曼舞;
是心碎的荧火虫,在夜色里一明一暗,呼唤出走的情人;
更是趴在门口的蒂雅¹,在夏日的阳光里做起了秋天的梦。

¹:小宠物狗


Jordan¹
Owen Zhao
July 8, 2021

When washing lettuce,
Put aside a leaf -
He loves fresh and tender lettuce.
When taking it to the cage,
I realize he is gone.

Sunlight is good in the room.
Tia² is waiting there.
When fetching Jordan's cage,
I realize he is no longer there.

The bedding is fresh,
the food half left,
and the water still full.
He does not need these anymore.

He died last night,
without making a sound.
The body was once round,
now light as a feather.

He is buried
under the tree in the backyard,
by his little old buddy, Foxx.
Seven years of company
turns into a little miss.
When missing about him,
I would pay a visit under that tree.

¹: Our pet guinea pig
²: Our pet puppy


乔丹¹
赵羲文
2021年7月8日

洗生菜的时候,
留两片给它——
它最爱吃鲜嫩的生菜。
送到笼子前,
才想起它已经走了。

屋里很好的阳光,
蒂雅²等在那里了,
去推乔丹的笼子,
才想起它已经不在了。

笼里的垫草还新,
饭还剩半碗,
水瓶也是满的,
它却用不着这些了。

它昨晚死了,
一点声响都没有,
曾经浑圆的身体,
只剩了皮和骨。

它埋在
后院的那棵树下,
从前的小伙伴——福克斯——的墓旁。
七年的相伴,
化作一点思念,
想它的时候,
就去那树下看看。

¹:家里的宠物豚鼠
²:家里的宠物小狗


捷报
赵羲文
2021年7月5日

它轻飘飘的,
没有一点儿份量,
如一片云,
从京城飞到丽江;
它又是沉甸甸的,
载满你多年的
梦想、犹疑、坚定和汗水。
它是圆满的句号,
更是崭新的冒号,
期待你书写明天的故事!

世界从来就属于敢做梦的人,
但追梦是需要勇气和坚韧的。
在追梦的路上,
你曾犹疑过、失败过,
却从来没有放弃过。
当别人已经失去信心,
你没有;
当别人已经想过放弃,
你没有;
当别人已经停止追梦,
你没有。
梦想,
是前方闪烁的那颗星,
忽明忽暗,
始终引领你砥砺前行。
最终,
当别人没能品尝到成功时的喜极而泣,
你品尝到了!
梦想是貌似贫瘠的沃土,
只要用汗水去浇灌,
它就会为你开花、结果。
继续追你的梦——
没有追过梦的人生一文不值!


心碎校园(小说)
赵羲文
2021年7月4日
发表于《美国华兴报》:   小说《心碎校园》

路是唯在大学里认识的女孩。第一次见到她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清了,大约在食堂里打饭或吃饭的时候,或从宿舍去开水房打水的路上。她容貌出众,极具异域风情,他一见到她便惊为天人——身材高挑,褐色的长发扎成一束马尾辫子,显得非常干净利落;脸庞清秀,五官精美,宛如雕刻家精雕细刻而成的女神头像;高鼻梁,深眼窝,朱唇皓齿,一双眼晴如两池秋水,清亮幽深,仿佛看它们一眼魂魄便会迷失其中;她举止优雅,谈吐从容,脸上总带着迷人的微笑。

军训的时候,唯和路的班在同一个体育场。于是,原本枯燥乏味的军训便成了他毎天最期待的事,因为他能如愿以偿地看到她。身着一身绿色的军装,她更显得身材挺拔、英姿飒爽,两泓秋水般的眼睛在军帽的阴影里显得神秘莫测、摄人魂魄。那么多人在球场上练方阵、喊口号,他却似乎只看见她的身影,只听见她的声音。如此魂不守舍,怎能专注于军训?他常常对教官的口令浑然不觉,该出左脚时出了右脚,该向左转时向右转,出尽洋相,常常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更备受教官的责备。幸亏没有实弹射击训练,否则不敢想象子弹会飞向哪里,引发什么样的事故。他也为此深为自责,无数次暗暗地在心里发誓:把目光收回来,把耳朵竖起来,专注于那个面无表情、发号施令的人。可是收效甚微。他刚把心收回来的时候,正步踢得好了,口号也喊得响了,但往往好景不长。那个美丽的人儿就在那里,像鲜花在阳光下绽放,花香在清风里流淌,而他是一只毫无抵抗力的、无可救药的蜜蜂。时间像长了翅膀,一个月的军训很快就过去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也是最不学无术的军训。

有一天,唯和一个室友去打乒乓球,球桌在一栋女生宿舍楼附近。楼门口,女生们进进出出,很是热闹。突然,他看见了路。虽然有一段时间不见了,但她那出众的相貌和迷人的微笑,是一眼就认得出来的。她和几个女生说笑着,走出宿舍楼。她们都背着书包,显然去教室里学习。他为发现了她的宿舍楼而激动万分,仿佛发现了一件甜蜜而神圣的秘密。他心不在焉地打着球,时不时偷觑一眼她渐渐远去的背影。他打了很久的球,又累又渴,天色也有些暗下来了,却还不愿意离开,他要等着她回来。终于,他眼前一亮,她回来了,依旧和女伴们说笑着,远远地走来。他一下子又兴奋起来,时不时偷觑一眼,用眼神迎接她归来,最后目送她走上台阶、消失进宿舍楼里。这时,宿舍楼里和路边的灯火都已经起来了。

在大学里,晚上就寝的时间一到,宿舍里的灯就都灭了。大伙儿洗漱完毕,躺在床上,一时半会儿睡不着,夜谈便成了习惯。在黑暗的掩护下,大伙儿都变得无所顾忌,海阔天空,无所不谈,谈得最多的自然是女孩。一天,唯谈起路,室友们啧啧称奇,心驰神往。基于他的描述,一个室友确信他认识路——他和她上同一个英语班,还知道她是哪个专业哪个班级的。唯一听,激动不已,并起了给她写信的念头。从她的名字、系和班级,很容易推测出她的邮箱地址。第二天,他便鼓起勇气,给她写了一封信,问他能不能和她交个朋友。他跑到她的宿舍楼,找到她的邮箱,把信投了进去,连同忐忑的期待。其实,对她的回信,他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毕竟他的信于她应当是很唐突的。然而,过了几天,他还是收到了她的回信。信封上没有邮票,显然她是跑到他的宿舍楼,把信投进他的邮箱的。她很爽快大方,不但毫不介意他的唐突,反而欣赏他的勇敢,并答应和他做朋友。他喜出望外,如愿以偿,仿佛他的手已经牵上心爱的姑娘的手了。

有一天,在食堂里,唯看到路独自一人在一张餐桌旁吃饭。他掩藏住内心的慌乱,强装镇静,走上前去,向她问好,告诉她他就是那个给她写信的男生。她抬起美丽的脸庞,扬起迷人的微笑,向他伸出手,回他的问候,并邀请他入坐。他受宠若惊,握了握她的手,在她的身边坐下,只觉得意乱神迷、如坠梦幻。她一边优雅地吃饭,一边和他说话,他却激动得心通通乱跳,哪里吃得下饭?她说她来自新疆,是俄罗斯族的,这也解开了她为什么像异域女郎的谜团。她还说寒暑假回家,她得坐三天三夜的火车。他的脑海里便浮现出一副美丽的画面:在飞驰的火车上,她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窗外,蓝天一碧如洗,草原一望无边,羊群像从天上飘落的白云,在静静地吃草。他们海阔天空地聊了不知有多久,他突然想起他还有课,于是起身向她告辞。等他匆忙赶到教室,他已经迟到很久了。

一年元旦,他们年级举办庆祝新年的文艺表演。唯和几个男生有一个舞蹈节目,路和几个女生也有一个舞蹈节目。唯想路应当会看到他的表演,绝不想在她面前出丑,于是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节目。他精心地挑选舞曲、设计舞姿,并和小组一起反复排练。正式演出的那天,轮到他们的节目时,他们穿上绿色的军大衣,齐刷刷地走上舞台,个个英姿勃发。在令人振奋的音乐下,他们的舞蹈刚劲有力、激情四射。当场上乐曲和舞蹈戛然而止,场下掌声雷动。由于场下灯光暗淡,他看不清观众,但他相信里面有路的一双眼晴,他的舞蹈应当给她留下了好印象,颇为沾沾自喜。他退下舞台,变成了一名观众,观看余下的表演。过了一会儿,路的舞蹈开始了。伴着一首轻柔舒缓的舞曲,几个女生身着五彩的纱衣,肩披白色的长纱,宛如凌波微步的仙子,袅袅婷婷地滑进舞台中央。她略施粉黛,嫣然含笑,一头长发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头饰和项链流光溢彩,如星辉闪烁。她时而美目顾盼,时而翩然旋转,时而云手轻舞,时而长袖飘飞。他看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天界,目睹仙女们轻歌曼舞。他觉得,她们的舞蹈美极了,相比之下,他们的舞蹈就逊色多了。于是异常地无地自容起来,并隐隐地希望她没有看到他的表演。

从此,唯对路的爱慕更深了,觉得他不能只做她的普通朋友。于是,他鼓足勇气,给她写了一封信,向她表白他的感情。信一投出去,他便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几天以后,她回信了,是断然的拒绝。这几乎是他所能预料得到的,毕竟她如此美丽,如何会看得上他呢?既然爱情不成,友情何用?从此,两人一刀两断,没有再往来,并且相互躲避,于是极少再碰面。毕业以后,两人更是各奔东西,从此便没有再见面。


回忆因她们而美丽(小说)
赵羲文
2021年6月23日
发表于《海外文轩》:
短篇小说《回忆因她们而美丽》上
短篇小说《回忆因她们而美丽》下

唯的记忆里有一本书,每一章是他和一个女孩的故事。当他独处于一个角落,随意翻动这本书,她们往日的倩影就浮现出来,声音又回荡起来,他的心里便泛起一丝甜蜜,还有一丝惆怅:“姑娘呀,为什么呢,多少年了,还像就发生在昨天,你们的身影依然活泼地跳跃在眼前,你们的笑语依然响亮地回荡在耳畔?又为什么呢,才多少年呀,却像已发生在一万年前,你们的身影已经模糊得像天上的雾,你们的笑语已经飘渺得像天边的风?有时我觉得,我刚刚才与你们分别;有时又觉得,我从未与你们相识,这一切只发生在梦里。”

唯翻开记忆里的那本书,丽和芳就活脱脱地出现在眼前了。她们是他幼儿园时的好朋友。丽有圆圆的脸蛋、大而亮的眼睛和齐耳的短发;芳有略微瘦削的脸蛋和一束马尾辫子,走起路来,那辫子在头上一甩一甩的。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常玩打仗的游戏。男孩自然是战士,女孩自然是护士。象样儿的玩具枪是没有的——伸出拳头,竖起拇指,向前伸出食指和中指,便成了手枪;捡一根长的棍子,便是冲锋枪;又笨又慢的步枪是没人用的。子弹也没有,敌人望着你,拿枪向你瞄准,“啪啪”或“哒哒”地叫几声,你就算中弹,得倒下了。每当战士中了弹,倒在地上不动了,护士们就飞快地跑来,跪下身子,挽起他的袖管,用一根细棍,蘸点水,给他打针。不过,她们的操作往往不规范,打针前没有消毒皮肤,也许她们不太称职,也许战场上情况紧急、条件简陋,她们便顾不上那么多了。然而,那简单潦草的一针却异常神奇,不管多重的创伤都能医治;它甚至有起死回生的魔力,能救活已经牺牲的战士,赋予他新的生命。只见他很快又睁开眼睛,从地上一跃而起,重新生龙活虎地投入战斗。丽和芳常常是护士组的成员,他特别享受她们的救治——用一只手握着他的手,另一只手推着针管;那带水的针尖轻轻地扎在他的手臂,有些凉凉的、痒痒的,那感觉美妙极了。他英勇地战斗,频繁地中弹、倒地、牺牲。有时,甚至并未中弹就倒下了。他常常特意地倒在她们近旁,并从眯着的眼缝里偷看,希望她们立即跑来救治。她们的针在他身上却少了魔力——他苏醒起来尤其困难,一针往往不能奏效,她们不得不再补上一针,有时甚至两针才能把他救活。他缓缓地在她们的搀扶下起身,缓缓地回到战场,不过,再次倒下又是很快的。

有一次,唯和丽、芳去芳的家里玩。离她家不远有一条小沟,他们就在小沟边上玩。不知不觉地,丽和芳留在了小沟的这边,他到了另一边。当他觉察到这一点时,就想回到她们身边去。小沟上搭有几座简易的木板桥,其中一座就离他不远。可他不想走那桥,而想从小沟的这边跳回那边去,自然就为了在两个女孩面前逞能。那小沟对大人来说不算宽,对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来说却挺宽的,可是在女孩面前逞能的企图给了他巨大的勇气。为了在跳离沟边的一刹那获得足够的速度,他先退到离沟较远的地方,然后,远远地冲两个女孩招手,骄傲地大喊:“我要跳过来了!”她俩吃了一惊,同时大声阻止:“不要!”并拼命摆手,可哪里拦得住?反倒让他更加得了意。他飞快地向前奔跑,到了沟边,使劲一蹬,纵身向前跃去,跳到了对岸。可惜,岸边是段斜坡,朝沟内倾斜。他落到那斜坡上,踩踏不住,“哧溜”一声滑落到沟里。他脚踩在沟里,身体趴在坡上,冲岸上伸出双手,向两个女孩求救。不等他求救,她们早已赶到。一人抓住他的一只手,使足了劲把他从沟里拔出,拖上岸来。他脸上、身上沾满灰土,双脚全是黑乎乎的淤泥。看着他狼狈不堪的样子,她俩忍不住哈哈大笑。他窘迫得脸红耳热,她们便止住了笑,并立刻忙碌起来。她们先进进出出芳的家,取来洗盆、鞋刷、水和凳子,再让他坐在凳子上,替他脱下鞋袜,又帮他冲了脚,就开始给他洗鞋、袜。他光着脚坐在旁边,看着她们蹲在那里为他忙碌,觉得自己受了英雄般的待遇,心里甜蜜极了,非常享受那一刻的时光。她们换了一次又一次水,把鞋袜洗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洗得干干净净的,晒在墙根下的阳光里。他光着脚又和她们玩了很久,直到夜色上来,得回家了。她们便取来他的鞋袜,让他穿上。鞋袜还没有干透,可是他哪里在乎呢?

从幼儿园毕业以后,他们各自去了不同的小学,从此没有再见面。几十年过去了,唯有时还会想起她们,想起往日他们一起玩耍的情景,那一副副温馨的画面,让他由衷地微笑。她俩是他曾相识过的女孩中最温暖的两位。

唯悠悠地叹了口气,翻过丽和芳的故事,雅的身影就浮现在眼前了。她是他初中时的同学。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上初中前的某一天,那是新生领教材的日子。发教材的窗口在学校的大门旁,从那窗口起,学生们排了一条长队,蜿蜒地穿进大门,向校园里延伸。她在队伍的前面,离那窗口已经不远了;他在队伍的后面。她的美丽是显而易见的,他看一眼就被深深吸引。他望着她,周围的一切都模糊了,唯有她的身影异常地清晰亮丽——她有一头乌黑的短发,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苗条的身材,穿一件黄色的毛衣,在金色的晨光里,像一朵正在绽放的太阳花。她与几个伙伴在队伍里有说有笑的,笑起来很美。正说笑间,她的目光与他的相遇,她的脸蛋有些红了,并把目光移向别处,神情有些不自在起来。他也觉得有些冒失,慌忙把目光挪开,脸上发烧,心通通乱跳,颇有些难为情,仿佛做了坏事,又被人逮了个正着。

从此,雅就留在唯的心里了,在一个秘密的角落。她的身影常常生动地浮现出来——乌黑的短发,大而亮的眼睛,在他的注目下飞红了的脸。想着他将和她上同一个学校,有时会在校园里遇见她,便激动得几乎要飞起来,并迫不及待地等待开学。时间的蜗牛却爬得慢极了,短短几天却漫长得望不到头。就在他几乎难以忍受的时候,开学的日子终于到了。那天,他起得很早,挎上装了新课本和新文具的新书包,怀着同样崭新的心情,上学了。东边山头上的那轮朝阳,把金色的阳光照进古城,洒在光滑的石板路上,投进欢快的小河里。一路上,心里满怀欢乐与期待,心情像晨光一样灿烂。在快到学校的路上,学生们多起来了,他急切地从中寻找那太阳花般亮丽的身影。然而,一直到进了校门,学生们陆陆续续地消失进各自的教室,他也没有看到她。他怅然若失,悻悻地走进教室。眼前的所见却令他差点失声惊叫——那不正是他一路上找寻的她吗?几天以来让他魂牵梦绕的那张俏丽的脸和那双又大又亮的眼晴!他的目光和她的相遇,她也显得有些意外,并躲开了他的视线。他被出乎意料的幸福灌醉了,只觉得意乱神迷、手足无措,慌乱地找了个空位坐下。他脸上强作镇定,体内却热血奋涌。记不清那天余下的时光是怎样度过的,只觉得恍恍惚惚地如在梦里。心里的酒杯斟满了幸福,几乎要溢出来,那感觉美妙极了。如果这只是一场梦,那么他希望永远不要醒来。

从此,校园里到处是雅的身影——课上、课间、做广播操时、周五扫除时。然而,唯总是鼓不起勇气和她搭话。他可以在别的女生面前无拘无束、伶牙俐齿,在她面前却总是心慌意乱、脸红心跳,根本没有勇气搭上一言半语。他想:她那么完美,自然只有同样完美的男生才能与她相称;然而自己并不完美,说话也不高明,只能让她笑话、自己难堪,这是他万万不能承受的。他竭尽全力地让自己显得优秀,可是一切的努力和尝试都是徒劳——正当他积攒起一点点自信的时候,一看到她的美丽,那点可怜的自信又土崩瓦解了;甚至更糟,觉得自己愈加卑微,而她愈加遥不可及。很多男生则不同,他们能和她谈笑自如,没有半点羞怯,这令他惊讶不已——在这样的女孩面前,他们哪来的自信?他羡慕他们的勇敢和洒脱,更痛恨自己的胆怯和木讷,觉得自己简直无可救药,心里沮丧极了。

有一天,他们班要去W海游玩。正巧那天上午唯和雅要参加作文竞赛,于是老师就嘱咐他俩赛后骑车去W海与同学们会合,但她不会骑车,于是他将骑车带着她去。作文竞赛的时候,他就为即将开始的旅程欣喜若狂。在这样亢奋的心情下,脑袋里乱哄哄的,自然不能专注于竞赛,结果一败涂地,可是他哪里在乎呢?感觉似乎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后,竞赛终于结束了,他们可以起程了。出了教室,他和她打了招呼,便推上自行车,和她一起出发了。现在,心爱的姑娘就走在身边,他的心嗵嗵地跳得又快又响,幸福得心醉神迷。说来也神奇,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他居然完全没有了往日的自卑与慌乱,竟然变得异常地自信与沉着。相反,她却有些羞涩,脸也有些红了。他心里油然而生护花使者的豪情,心里暗暗发誓:一路上要保护好她,最后安全到达W海。他先上了车,骑得很慢很平稳,然后请她上车。她轻巧地跳上车,坐在尾架上,左手扶着尾架,右手轻轻地抓着他的衣摆,他激动得心都跳到嗓子眼了。一开始是一道很长的下坡路,他紧握车把和车刹,让车走得又直又慢。他骑得那么专注,到了坡下,已双手发酸,满头是汗。他却顾不上自己,关切地问她:“还好吧?”她回答:“还好!”初步的顺利让他大受鼓舞,心情放松下来了,车骑得更平稳了。他们穿过喧闹的城区,上了田间的路,天地一下子开阔起来。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两边碧绿的农田伸展到很远。路上行人车辆稀少,仿佛特意给他们留出独处的空间。他们骑着车,偶尔说上一两句话。幸福象馥郁的花香,令人沉醉,它充满了他的心,并溢出来飘荡开去,让田野、远山和飞鸟也一起分享。他慢慢地蹬着车,慢慢地咀嚼着幸福,仿佛这样会使幸福更加悠长和美满。他多么希望:去W海的路没有尽头,他和她就可以这样一直慢慢地骑下去。然而,W海终究还是近了。车拐进一条小路,路况变差了,车有些颠簸。他骑得更小心了,尽量躲开凸凹不平的地方。糟糕的是,前面有一段路被水淹了。水从一侧的小沟漫出,形成一条小溪,横穿小路,流入另一侧的小沟。她问:“要下车吗?”他看水不深,但水面有些宽,她应当是跳不过去的,他们还是骑过去的好。于是他说:“不用下!”他提醒她坐稳,抓紧车的尾架和他的衣摆,然后脚下加劲,冲了过去。水面是冲过去了,但车轮撞上了一个土包,车猛一颠簸,人和车都摔到了地上。两人摔得不重,很快就站起来了,身上却沾了不少尘土。她迅速拿出一块手绢递给他:“掸掸土吧!”他慌忙摆手:“不用了。”他羞愧、悔恨得无地自容,脸涨得通红,连声向她道歉,她却微笑着安慰他没事儿。余下的一小段路他是推着车和她一起走完的。

W海之行是唯一生中最美妙的一次旅程。从那以后,他常常沉醉于甜蜜的回忆里,细细地品味那段幸福的时光。他对雅的感情也更炽烈了,并决定把她的名字刻上他的胸膛。仿佛只有甘受切肤的痛苦,才足以证明他的真情;或者只要如此,他的感情就会和雕刻的名字一起永恒。于是,他请好友用针在胸口刺上她的名字。每一次针刺下去,胸口就沁出一滴血珠,火辣辣地、钻心地疼,俨然她的名字不但被刻在胸口,更被刻进了心里。她似乎就真地钻进他的心里了,从此,他无时无刻不感到她的存在——她的身影,她的声音,她的气息——他似乎完全地拥有了她。那么多年过去了,胸口上的名字依然依稀可辨,如同留在心上的淡淡的伤痕,有时会在不经意间,被一曲老歌,或一枚旧照,或一点关于她的消息,牵动了引起痛楚。W海之行后,他还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有好多话想对她说,却不敢说,或说不出口,于是就倾诉在日记里。日记默默地倾听,几个月以后,就载满了他对她的心里话。然而有一天,他还是热切地想向她表白他的衷肠。于是,在早自习的时候,他鼓足了勇气,走到她的课桌旁,把日记本放在她的面前,然后一句话也没说,就在她错愕的目光里,逃出了教室,逃出了学校。第二天,她把日记本还给他,里面还夹了一封回信。他又兴奋又忐忑,把它搂在怀里,如同搂着她珍贵的爱情,又逃岀了学校。他一口气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那里静极了,一个人也没有。他躺下来,把信放在心上。他心跳得厉害,如同面对命运攸关的宣判。他深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呼出,定一定神,便打开了信。信里说,她也喜欢他,还常常眺望W海,回忆那次美妙的旅程。“天哪!她也喜欢我!她也喜欢我!”他喃喃自语,心花怒放,一下子觉得整个世界不一样了,而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初中毕业后,他们去了同一个高中,但去了不同的班,加上高考的压力和早恋的自责,只好悄悄地收藏起两人间的感情,专注于学习。后来上了大学,各自去了不同的城市。唯依然难以割舍对雅的感情,会常常想起她,有一次甚至给她去信,想重拾起那份感情。他等了很久,但终于没有等到回信。也许她没有收到他的去信,也许时过境迁,她的感情变了?他不得而知。最终,他只好作罢,作别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从此,他们没有再见过面。

唯心里一阵酸楚,眼里涌出一团雾水,模糊了雅的身影。沉默了一会儿,他翻过雅的故事,雨慢慢向他走来。她是他高中时的同学。那时,班里不少男生都觉得她好看,并对她很有好感。然而,他当时还喜欢着雅,对她便没有特别地在意。后来,他们都上了大学,她去了K市,他去了B市。有时他寒暑假回L市,和她是有些联系的,但无非就偶尔见见面、说说话,仅此而已。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对她起了好感;也不记得他如何得到了她在大学的通信地址,便开始给她写信。她居然也回信给他。这于他是莫大的鼓励,他就继续给她写信,她也依然一一回信给他。然而,他还没有向她表达好感的勇气,信里无非就聊聊他的生活,她在回信里也聊聊她的生活。他还寄给她一张照片,是有一年他在泰山脚下的留影,也是他觉得照得不错的一张照片。他送她这张照片的意图似乎很浅显,无非就为了向她展示他的好,以博取她的好感。其实,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秘密的企图,就是让她也送他一张她的照片作为回报。她居然也如了他的愿,给他一张她在元谋土林的照片。她坐在土林之颠,鸟瞰周围的土林,微风吹拂着她的长发,灿烂的阳光朗朗地照着,让她有些睁不开眼。她还告诉他,她从未给过别的男生她的照片。除了照片,她还给过他一张翁美龄的贴纸——翁美龄固然美,但她更美!他把她的照片和翁美龄的贴纸收在相册里,时不时拿出来欣赏。受了她的照片和贴纸,他受宠若惊,并沾沾自喜,还断定她对他也是有好感的。他极受鼓舞,信里的话便开始有些热情洋溢起来,当然,那三个字却依然不敢说出来。

有一次,唯和雨约好,暑假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中甸和新建的L市机场游玩。他在B市读书,假期回家,得先坐火车到K市,再坐长途汽车到L市。那个暑假前,他给她去了一封信,告诉她:当他暑假回家途经K市时,来她的学校找她,并同她一起坐车回L市。他没有收到她的回信,但他想她应当是默许了的。离暑假还有好几天,他的心却象生了一对翅膀,冲上蓝天,直飞到K市,在她的校园降落。他甜蜜地构想着同她一道回L市的美妙旅途。好不容易熬到放假,他迫不及待地背上行囊,跳上火车。火车慢条斯理地、令人心急如焚地颠簸了两天两夜,终于到了K市。他迫不及待地跳下火车,打车赶到她的学校,冲到她的宿舍,却扑了个空。她的室友告诉他她已经回L市去了。他始料未及,如同被当头浇了一桶冰水,从头凉到脚。一分钟前,他还快乐地飞在云端;一分钟后,他就重重地摔到地上。他感觉被欺骗了,心里充满了屈辱、愤怒和痛苦。他心灰意冷,沮丧极了,恍恍惚惚地离开了她的学校,独自一人去了长途汽车站,上了开往L市的汽车。一路上,他悻悻地垂着头,默默地在车里颠簸着。夜色上来了,山头的那片月亮,透过车窗,把清冷的月光洒在他身上,更洒进他心里,他倍觉孤独和凄凉。如果她与他同行,这月光将多么不同啊!想着这份感情似乎就这么草草收场,他心痛极了,心想可能再也不想与她相见了。

却不知道怎地,唯在L市居然又和雨联系上了,并如原先所计划的,与她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游中甸。他们在中甸游了松赞林寺、碧塔海和白水台。去松赞林寺和碧塔海的旅行都已淡忘,唯有去白水台的还记忆犹新。白水台在一个山坡上,山脚下有个院落,头晚他们就在那里落宿。第二天一早,他和另一个男生去女生的房间看她和另一个女生。她们早已起身,朝阳的光柱透过窗户格子射进屋里,细细的粉尘快乐地在光柱里飞舞。她就在金色的光柱间忙碌,一头乌黑的头发,象一道瀑布,垂到肩上——看上去很美!他们囫囵吃了早饭,就去白水台。来到跟前,往上望去,白水台象白玉砌成的阶梯,往天顶延伸,宛如通往天堂的路,尽头是那轮耀眼夺目的太阳,清澈的水从“天堂”顺着“台阶”潺潺流下。大家都脱了鞋袜,挽起裤管,踩着水,朝“天堂”爬去。被他们溅起的水花,象细碎的宝石,闪闪地在阳光里跳舞。那清凉的感觉,从脚传遍全身,令人陶醉。在这美妙的地方,他淡忘了在K市的不快,并对她燃起了新的希望。

唯觉得他对雨的感情到了非向她表达不可的程度,还觉得她对他应该也是有好感的,于是认为向她表达的时机到了,并且相信不至于遭到立刻的拒绝。他便给她写了一封信,明确地向她表达了他的好感。她很快就回信了。捧着她的信,他的心嗵嗵直跳,脑海里胡乱地猜测着是福是祸,久久不敢拆开。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拆开,居然是拒绝。他顿时懵了。拒绝的原因,她颇费了些口舌来解释,但于他不是很了然,至今依然如此。也许,她自己也不是很明了吧?其实,最简洁有力、最能令他信服和接受的理由,是她不喜欢他。然而,她没有这么说,却花费了那么多笔墨来说明别的理由。于他,总归是拒绝,还有什么必要把原因弄个水落石出呢?他的心里空落落的、冷冰冰的,充满了彻底的沮丧。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腾地跳起,攥着她的信,抢过一把火柴,冲到院子里,蹲在一堵墙根下,“哧”地划亮了一根火柴。毫不犹豫地,他点燃了信。信一页一页地燃烧,发出很大的火光,很快又暗下去,她的字迹也随之消失了。一会儿,她的信就变成了一小堆灰烬,小小地、抖抖地蜷在那里,竟显得有些丑陋、可怜。一阵风吹来,把它从墙根卷起,扬到空中,散到夜色里。他对她的感情似乎也随着它灰飞烟灭了。心痛之余,他居然感到有些释然,俨然卸掉了一件负重很久的包袱;他还莫名地感到一丝报复的快乐,俨然他在当着她的面毁坏一件她很在乎的东西。其实,她的信,她何尝还会在乎呢?

第二天,唯独自一人去了L市机场,似乎也不是真地为了去那里看看,而是为了履行对自己的一份承诺;或是为了秘密地向她证明:没有她,这个旅行也能成行,而且也可以很愉快。事实上,旅行是成行了,然而并不愉快。从家到L市机场二十多公里,他是骑着车去的。一路上,心头阴云密布,沿路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也无心消受。到了机场,他似乎也没看什么,只是想:如果能坐上一架飞机,飞离L市、飞回B市多好。

从此,唯和雨之间再没有信件往来,他也再没有重温过她以前寄给他的信件、她在土林的照片和翁美龄的贴纸。二十几年过去了,它们都散落到哪里去了?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在他曾经喜欢过的女孩中,雨是最令他捉摸不定、也最令他受伤的女孩,对她的感情曾让他心力交瘁。

唯翻过雨的故事,抬起头,向前方很远处望去,仿佛望进很久远的过去。丽、芳、雅和雨慢慢地飘远了。还有他曾喜欢过却不喜欢他的、他喜欢过却不知道被他喜欢的、他喜欢过似乎也喜欢他但他不曾有勇气表白过的女孩,她们也出现了,又飘远了。“亲爱的姑娘呀,我的回忆因你们而美丽!”他喃喃自语,对她们心存感激。他叹了口气,仿佛吹落掉一片遗憾,或一片惆怅。然后在脸上浮起微笑,挥手向她们远去的身影作别——其实,她们不会走远,还在他的记忆里。在不经意间,她们的身影又会历历地浮现在眼前,声音又会娓娓地回荡在耳畔!


远湖泛舟
赵羲文
2021年6月20日

逃离尘世的喧嚣,
泛舟湖上,
在落水的云朵间滑行。

侧耳倾听
潜鸟的长鸣、
船桨与湖水的低语,
荡尽耳中的人声嘈杂、车马喧哗。

放眼望进
湖边的葱绿、
天空的碧蓝,
洗尽眼里的钢筋水泥、人来车往。

更掏出心来,
投进湖水,
漂尽心头的烦恼、忧虑和悲伤,
心跳重又轻快起来。


伤腿
赵羲文
2021年6月5日

从来没有留意它的存在,
直到上次踢完球。
不知怎么就拉伤了,
抬腿几乎不可能,
走路也困难了。
于是,感到了它确切的存在,
在下半身右侧上部。
上楼、下蹲、进车门,
疼痛一声一声地呐喊。
右脚变得遥不可及,
手和它之间隔了疼痛的大山。
左脚鞋袜齐整,
右脚少了袜子、踩着鞋跟;
左腿轻便如燕,
右腿如重千斤。
——想念能忘了它的存在的日子!


六月飞雪
赵羲文
2021年6月4日

才入六月,
已如盛夏。
天蓝得晃眼,
太阳喷着火。
绿叶撕碎了阳光,
撒在树下。
雪花在阳光里沉浮,
轻盈、缓慢,
拖着时间的脚步。
草上的积雪,
在热风里快活地颤栗,
像水草间漂摇的鱼卵。
雪下得大了,
不时带下小块的云朵。
——不远处,
有一大片棉白杨。


伤春
赵羲文
2021年5月30日

绿油油的春雨,
湿淋淋地落,
凋零了缤纷的鸟啼,
沉默了喧闹的繁花。
风是绿的,
还有它传送的布——谷——;
湖岸是绿的,
还有被倒影染绿的湖水;
雨后叶上的水珠也是绿的,
还有在里面闪耀的太阳。
满世界都是绿的了,
心里却怀恋——
缤纷的鸟啼,
喧闹的繁花。


飞花
赵羲文
2021年5月18日

又是花开时节,
阳光如雨,
打落繁花无数。
姹紫嫣红的鸟啼,
白的、粉的、紫的,
伴落花漫天飞舞。


蒂雅
赵羲文
2021年5月16日

我看着它的眼晴,
它让我看进它的心里。
这时,它是个懂事的孩子。

丢一根骨头给它,
它毫无成就地啃个不停。
这时,它其实是只小狗。

把它关进笼子,
它把玩具都推进水碗。
这时,它是个愤怒的孩子。

把它拴在桌下,
它在椅腿间绕来绕去,
最后动弹不得。
这时,它其实是只小狗。

上完厕所,
它把地毯当厕纸,
蹭下一抹淡黄。
这时,它是个狡黠的孩子。

我在厨房里忙碌,
它在我腿间穿梭,
捕捉掉落的一星半点。
这时,它其实是只小狗。

发现了一只蚂蚁,
把它拨过来、拨过去,
折腾得奄奄一息。
这时,它是个淘气的孩子。

对玩具置之不理,
却对臭鞋情有独钟,
咬下累累齿痕。
这时,它其实是只小狗。

蒂雅是只小狗,
更是个孩子。
它来到家里,
快乐就多了很多。



赵羲文
2021年5月7日

妈妈上班去了,
姐姐、弟弟上学去了。
家里剩下的三个活物,
挤在阳光里——
豚鼠在吃草,
小狗在打盹,
爸爸在敲打键盘,
偶尔挪动它们的笼子、
跟上阳光。


A Name
Owen Zhao
April 5, 2021

Someone’s name was carved on my chest.
It is no longer there.
A faint scar is still in my heart.
An old song,
an old photo,
or a piece of news,
may pull it,
making the pain fresh as new.


母亲的背
赵羲文
2021年4月4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母亲的背(外二首)

母亲的背很弯,
压着沉甸甸的岁月,
再也直不起来了。
离别时,
搂一搂它,
单薄、瘦骨嶙峋。
它曾经挺拔、宽广,
为家撑起一片天空。
它背过儿时的我,
和我儿时的梦。
它背过沉重的石块,
筑起团山水库的堤坝。
它背过沉甸甸的草料,
卖回几张轻飘飘的钞票。
它背过近百斤的米线,
从山上的作坊到山下的集市,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母亲的背很弯,
像根弯弯的枝条,
挂满沉甸甸的果实。


初春
赵羲文
2021年3月14日

触摸蓝天的树是延伸的手臂,
流到天边的河是伸展的足迹,
指向北方的人字是放飞的心。
敞开胸怀,呼吸
天空的碧蓝、
春风的料峭、
河水的潺潺。
把它们都搂进心里,
汇入血脉的溪流,
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随之起舞。


雪林独步
赵羲文
2021年2月27日

蓝天里的那轮光亮,
轻盈地散着雪花。
雪塑冰雕的树林,
冻住了梦,
冻住了时间。
脚步与积雪的对话
叩击冰冷的静谧……


名字
赵羲文
2021年2月25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母亲的背(外二首)

曾经把一个人的名字刻上胸膛,
如今它早已不在,
淡淡的伤痕却还在心上。
一首老歌,
一枚旧照,
或一片消息,
会牵动它,
疼痛如初。


写作教会我什么?
赵羲文
2021年2月7日

写作教会我倾心。
把一次次触动写成小诗,
把一个个故事写成文章。
我的心需要写作,
不写它会死。
我陶醉于
一遍遍重读自己的作品,
一次次为之深深感动。

写作教会我率真。
如今的诗界在演绎安徒生童话——
皇帝是诗人,
大臣们是批评家,
市民们是读者,
两个骗子是出版商。
他们对虚幻之诗赞不绝口,
我听出了赞美背后的心虚,
我要做那男孩。

写作教会我自信。
我曾为名家的光环眩目,
为解不开诗的谜语自责,
为大编辑的奚落几欲投笔。
如今,不再如此。
那些与我有什么相干?
况且,原来
他们大抵不过如此。

写作教会我淡泊。
它不是为了挣面包,
不是为了评职称,
不是为了出名,
只为了说想说的话。
没有诗界泰斗为我作序,
没有文坛大腕为我写评,
没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我点赞,
——这些我都不需要。


家是什么?
赵羲文
2021年2月3日

家是
滑了一天的雪,
又累又饿,
在回家的路上,
给妈妈打个电话,
到了家里,就会有
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等着。

家是
踢了几个小时的球后,
带着一身的臭汗和疲劳,
回到家里,
冲个热水澡,
再打个盹儿,
舒懒的身心
在梦里飘得很远。

家是
孩子们做饼干,
分给
弟弟十块,
姐姐十块,
爸爸一块,
妈妈一块,
还剩一块,
两人争得不可开交。



赵羲文
2021年1月25日

为什么天空一碧如洗、没有一丝云彩?
——昨夜满天的白云都飘落到了地上。
为什么孩子们的笑声充满欢乐?
——他们在冰淇淋里扑腾翻滚,身上、嘴角都流淌着香甜。
为什么我的心变得如此纯净?
——满眼的洁白洗尽了心里的尘埃。


耳鸣
赵羲文
2021年1月24日

耳朵里有只蝉在尖叫,
很响。
半个脑袋嗡嗡的,
难受、烦躁、要抓狂。
戴上耳机,
听点白噪声,
感觉好些了。
当年,
不明白母亲的痛苦。
如今,
老了,明白了。
可怜她——
没有白噪声!


雪霁
赵羲文
2021年1月21日

清瘦的树的画笔,
在积雪的画布上,
画下自己更加清瘦的黑影,
和一丛抖抖的枯草。
然后,它蘸满浓雪,
举向蓝天的画布,
绘上几朵松软的云;
接着,蘸了枯草的淡黄,
涂上一团瑟瑟的太阳;
最后,它把画笔戳入雪下,
蘸起油黑的泥土,
又借助寒风的臂力,
挥上几笔苍劲的雄鹰。


雪原
赵羲文
2021年1月10日

茫茫的雪原,
是海底的世界。
一轮缥缈的太阳,
迷失在灰蒙蒙的海水。
绵绵的沉沙,
用洁白涤荡我的心。
冰雪满枝的珊瑚,
影影绰绰、如梦。
黑色的鱼群,
往梦深处渐飞渐小。


圣诞节
赵羲文
2020年12月25日

清晨的阳光闯进屋里,
孩子们醒了,
奔下楼梯,
冲向圣诞树,
欢呼雀跃。
我也醒了,
冲向计算机,
迫不及待地
实现酝酿的方案……
实现的方案美妙极了,
心里洒满阳光。
不耐烦的喊声闯上楼来:
“爸爸,
还不打开礼物?”——
新冠横行之际,
庆幸自己还有工作,
更庆幸
它如此激动人心!


阳光
赵羲文
2020年12月12日

往年的十二月,
天灰蒙蒙的,
下的是雪。
今年的十二月,
天蓝汪汪的,
下的是阳光,
如雨,
密密地下。
蓝天和太阳,
相拥着,
在这里住下了,
满世界的光亮都在这里了。
院落、湖面、
天边的草原,
都披着金色。
小河破冰而出,
把阳光拥入
湿淋淋的怀抱。
风里都是阳光,
拂过草原,
飞入密林,
把最顽固的黑暗赶走。
阳光还在
化尽的积雪里、
鸟儿的飞翔里、
人们的笑声里。


红色的小桶
赵羲文
2020年12月10日

圣诞节一天天临近,
空气里歌声飞扬,
夜色中彩灯闪耀。
在灯光的阴影里,
穷困的父母
为孩子们的礼物
唉声叹气。

商店的门前,
立根红色的支架,
吊只红色的小桶,
桶顶开个小孔。
旁边是几个童子军¹,
戴着圣诞帽,
唱着圣诞歌,
摇着铃铛,
“叮呤叮呤叮呤……”

进出的顾客,
大多在桶前驻足,
投进
或一把硬币,
或一块、五块,
或十块、二十块,
有的甚至五十块,
其慷慨大方,
让孩子们咋舌。

在平安夜,
捐款将变作礼物,
坐上圣诞老人的雪撬,
飞到空空的圣诞树下。
第二天清晨,
是孩子们的
惊喜、欢呼和雀跃!

¹:儿子是童子军,圣诞节前参加募捐慈善活动。


听书
赵羲文
2020年11月14日

掩上房门,
关掉台灯,
把光亮和嘈杂赶走,
让黑暗和寂静留下。
在这片孤独的空间,
富足得象什么都有了。
躺进被窝,
戴上耳机,
让智者的声音照彻我的世界:
鲁迅的《阿Q正传》,
帕拉克教授的《粒子物理学》,
拉贡教授的《投资的艺术》,
作曲家格林伯格的《伟大的音乐》……


假日
赵羲文
2020年10月27日

今天是我的假日。
孩子们上学去了,
妻子上班去了。
一觉醒来,
屋里满是阳光。
窗外,
居然飘起点雪花,
那么轻,
那么慢。
时间慢下来了,
呼吸舒缓了,
身体也似乎要飘起来。
在被窝里,
翻过来覆过去——
有时,
辗转反侧是一种幸福。
什么都可以想,
也可以不想;
什么都可以做,
也可以不做——
有时,
无所事事是一种幸福。
家里有地方要修补,
今天可以放一放;
工作上有个难题,
可以明天再操心;
疫情愈演愈烈,
也暂且不管它。
听听音乐,
看看电影,
念念书——
今天的悠闲自在全归我。


散落的回忆
赵羲文
2020年10月20日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
将树叶赶到地上,
把夏天掩埋起来。
在院落里,
扫动落叶,
夏日的欢乐
圆溜溜、金灿灿的,
一粒一粒弹跳而出,
那是Nurf枪的子弹。
在夏日里,
和儿子玩枪战,
很多子弹散落到草丛,
又被落叶掩藏。
每一粒子弹
是一粒快乐的回忆——
一声哎呦,
一阵欢笑……
将它们拾起,
很快,
口袋里便满是回忆!


秋的童话
赵羲文
2020年10月10日

秋是个顽皮的小仙子。
她不喜欢夏天的炎热,
就一脚把太阳踢得远远,
大雁立刻感到了寒意,
纷纷起飞,
去追随那滚远的太阳。
她也不喜欢夏天的浓云,
就汲来天上的清泉,
把浓云冲得像风一样淡、
蓝天洗得像苏必利尔湖。
她还不喜欢夏天的绿,
就饱蘸晚霞的油彩,
把大地涂抹得五彩斑斓。
最后她累了,
跳进月牙的小床。
百虫为她沉默,
繁星也停住了闪烁,
她睡着了……


中秋
赵羲文
2020年9月30日

秋意已经无处不在,
它在云霄间渐飘渐小的“人”里,
在大地上斑斓的油画里,
在湖面上落叶的叹息里,
更在那轮圆圆的明月里——
它照着这头的我们、
那头的亲人。


秋天近了
赵羲文
2020年8月30日

当阳光变得温柔的时候,
当蓝天更高、白云更远的时候,
当清晨、黄昏风里有了些凉意的时候,
当小路上蝗虫们快乐地飞舞、徒劳地扑向太阳的时候,
当风里百虫的吟唱变得有些微弱的时候,
当早晨太阳升得很高、草地上却还挂满清露的时候,
当湖边沙滩上人影少了、大雁却多起来的时候,
当孩子们准备返校、却对夏天还恋恋不舍的时候,
我知道——
这时候,
秋天就近了!


天堂
赵羲文
2020年8月27日

每次来到苏必利尔,
就仿佛来到了天堂。
天堂应当就是这样——
湖是望不到边的蓝,
岸是绵绵无际的绿;
蓝天又高又远,
白云淡得象风;
太阳也格外地响亮,
在湖面抛撒细碎的宝石;
拍岸的波浪清澈见底,
象初恋纯洁的眼神。
极目远望,你会望见
仙女在湖里沐浴、戏水;
侧耳谛听,你会听见
她们的嬉笑在风里、浪里。



赵羲文
2020年8月22日

碧草如茵,
绿树成林。
在满眼的绿里,
一茎树干,
千疮百孔,
死亡显而易见。
一只松鼠,
探出黑枯的树洞,
跳进鲜活的绿色——
死者仍为生者挡风遮雨!



赵羲文
2020年8月20日

蓝天远了,
太阳小了;
晚风送爽,
百虫喧闹。
这才想起,
夏天在离去,
秋天在来临。
北国的秋天,
绚烂多彩,
诚然美丽,
毕竟——
离漫长的冬天近了。


夏日的浪漫
赵羲文
2020年7月31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母亲的背(外二首)

天堂来的光芒,
在湖面上
抛金撒银。
捡一块,
给她打手镯。

松软的白云,
伸手可及。
摘一朵给她,
香甜可口。

云边的月儿,
淡雅如玉。
也摘下来,
穿一根红线,
送她作项链。


苏必利尔
赵羲文
2020年7月12日

夕阳下的苏必利尔湖,
是风情万种的女人。
平静、宽广的胸怀里,
是比晚霞还热烈的爱情。
头戴夕阳的钻石,
盈盈地涌向岸边的情人。
他伟岸、深沉。
波浪的双臂缠绕他的颈项,
水草的秀发摩娑他的胸膛,
呢喃的情话缠绵他的耳畔。
但他坚硬、冰冷。
她的深情撞碎成浪花的泪珠,
散作泡沫——
铁石心肠的情人呀,
我要用泪水的细齿,
慢慢地咬你,
咬你一万年,
在你身上咬下密密的泪痕!


美国式礼貌
赵羲文
2020年7月9日

美丽的一天,
骑车在绿树青草间的小路上,
儿子在前,
我在后。
身后传来温柔的一声:
“在你左边。”——
一位女士想超车了。
儿子摇摇地骑着,
没有听见。
女士慢了下来。
“儿子,靠右。”
我提醒。
“什么?”
他回头,
才明白了怎么回事。
“不用担心!”
女士微笑,
依然骑得很慢。
等儿子换到右边、
骑稳了,
才超了过去。
她回过头,
笑容灿烂:
“谢谢!
祝你们有美好的一天!”——
其实,
这样的美国式礼貌,
在这里随处可见!


复画家康康
赵羲文
2020年7月4日

才华横溢的画家呀,
你可知道——
我多么希望
我的世界像你的田园画一样恬静,
心情像牵狗的小姑娘一样安详。
然而,
在眼下的岁月,
我如何能够?
我的世界充满动荡和不安,
心里充满恐惧和忧伤。
上帝也有打盹的时候,
当危险降临,
他也许听不到
我的祈祷和呼救;
等他醒转,
是葬礼的哀乐
和亲人的悲泣!


2020
赵羲文
2020年6月11日

病毒,
我为你备好了口罩和酒精;
强盗,
我为你备好了子弹和手枪。
除此之外,
生活,
你依然美好。
每天,
我用一颗柔软的心迎接你!


狮子山
赵羲文
2020年5月29日
发表于《丽江日报》:   狮子山

儿时的狮子山,
淳朴得只有绿色——
没有冠冕堂皇的木府,
没有摇摇欲坠的万古楼,
没有拦路要钱的山门。
参天的古柏,
戴着白云等我。

山名的由来,
是个永远的谜团。
它哪有狮子的凶相?
山头那么平和,
山路那么宛转,
风与树的对话也是柔软的。

在晴天或雨中,
我来这里;
当快乐或悲伤,
我来这里。
山路的每一道弯,
坡上的每一片青草地,
都是有记忆的。

站在山上,
古城在脚下。
张开双臂,
把它搂进心里。
远行时,
就一点一点地思念它。


故乡
赵羲文
2020年5月25日

这么多照片:
古城、雪山、黑龙潭……
多想回到她身旁。
那么多游人,
真令人不安,
不要他们把风光都带走。


落英
赵羲文
2020年5月24日

夕阳打着哈欠,
睡眼朦胧;
玫瑰色的风,
静静地流淌。

七彩的花香,
一瓣一瓣地,
飘向大地——
在星光上来以前,
送去芬芳的梦!


午后的阳光
赵羲文
2020年5月14日

午后,
后院里,
很好的阳光。
躺在阳光里,
闭上眼,
暖洋洋的,
像躺在上帝的怀里——
想念起天堂里的亲人们。


母亲
赵羲文
2020年5月10日
发表于《丽江日报》:   母亲

母亲已经八十,
头白了,
牙落了,
背也弯了。
看似弱小的她,
曾为家人撑起一片蓝天。

她忌讳谈死,
却从来不怕死。
对生死的从容,
令死神也望而却步。
她从不抱怨病痛,
对病痛的蔑视,
让病魔也远离她。

她几乎目不识丁,
却拉扯了三个儿子成材:
一位成了博士,
一位成了企业家,
一位成了公务员兼创业者。

我永远记得,
第一次要她的签名,
她竟窘迫得面红耳赤。
那粗糙有力的手,
变得虚弱而无助,
毫无份量的笔,
几次从那里抖落。
练习一遍又一遍后,
她签了平生第一次名。
那三个稚拙弯扭的字,
是世上最美的签名。

她小时候,
是没有上学的奢侈的。
草草上了一年学,
便奔向田间地头,
与牛马为伴,
日晒雨淋。

她做过炊事员,
去过基建队,
卖过草料,
纳过鞋底……
一分一毛地挣。

后来,
她开了米线作坊,
成了家里睡得最晚、
起得最早的人。
无数个夜晚,
我上完晚自习,
作坊的灯火依然通亮,
机器还在轰鸣。
我接过她手里的活,
让她喘息片刻,
还给她讲阿里巴巴的故事。

如今,
我在大洋的此岸,
她留在彼岸。
电话那头的问候,
几乎一成不变:
“身体好吗?”
“吃得好吗?”
“胖了吗?”
那却是世上最动听的牵挂!


湖水
赵羲文
2020年5月4日

宽广的湖面,
荡一叶小舟。
湖水丰满、温柔,
让我想起:
女人是水。
躺在她怀里,
我做着梦。
探手触摸她,
柔软、微凉。
低头看她,
黝黝的、望不见底,
却见自己淹在水中,
一股寒气窜上脊梁!


宅家漫记
赵羲文
2020年5月3日

知道中国发生疫情是一月底的事了。有一天,在老家的二哥发来微信,说国内发生疫情,急需N95口罩,但在国内已经脱销,让我赶紧从美国买一些寄过去。情况紧急,我立刻上网查看哪里能买到N95口罩。不看则已,一看吓了一跳。附近一些商店都没有了,只有几十里外的一个店还有一些。赶紧风驰电掣地赶到那里,买了几十个。接着,又马不停蹄,直奔邮局,把它们寄出。在此后近两个星期,我见证了美国邮政的低效与官僚——用了昂贵的快递,包裹居然石沉大海,不知所踪。激愤之余,我不得不又辗转多处,好不容易七拼八凑到一些口罩,寄往国内。所幸,这次虽费了些时日,最终还是寄到了。

在以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天天关注国内的疫情,担心那里家人的安全。然而,没有料到,病毒很快漂洋过海,登陆美国;更没有料到,疫情竟发展得如此迅猛,感染人数与日俱增。我开始觉得有囤货的必要了,于是去Costco购物。那里早已人山人海,很多人比我们有先知先觉,动手也更早。大米、酒精、手消毒液以及很多冰冻蔬菜都已抢购一空,幸亏糙米、面粉、消毒巾、卫生纸等还有,总算没有太狼狈。然而,没有酒精和手消毒液,那可怎么办?我有些紧张起来。于是,马不停蹄,又赶到Walgreens去碰碰运气。很幸运地,找到了几瓶酒精,又赶上手消毒液正在上架,便拿了两瓶。事后很后悔当时没有多买几瓶,也曾回到那店里去买,却哪里还有?还试了Walgreens的另外一个连锁店,也是空手而回。估计以后很长时间都不会再买到了,只好精打细算地省着用了。后来,我居然撞了大运,在网上很偶然地发现一大瓶工业酒精。价格自然高得离谱,却哪里顾得上,高兴还来不及呢,赶紧下单买了。我还买了一个小冰箱,把大小两个冰箱都塞满食品,加上堆成小山似的日用品和干粮,生活显得从未有过的丰衣足食。

疫情当前,一家人通过可靠渠道学习科学抗疫,还做好笔记,并不断补充、更新,以备需要时参考:病毒是怎样传播的?典型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万一病了怎么办?怎样监视病情的发展?什么时候该上医院?我们还记下家庭医生、急诊、新冠测试点的电话,一旦需要,可以马上查到,避免着急时手忙脚乱。我们把地下室也清扫干净,并放上一张床和几件简单的家具,万一有人生病,可以作为家庭病房使用。目前,明州天气还冷,还需要暖气。然而,万一有人病了,在地下室养病,则必须把地下室的供暖切断,不然病毒会从那里传到其他房间,让别人染病。为此,我用塑料布将地下室的所有风口封上,又买来一个电热器,专门为地下室供暖。我们还准备好病人需要的用品、药品,制订好照顾病人的计划。趁着疫情,坏人做乱的事也会发生。于是,我和妻子时常提醒孩子们注意人身安全、网络安全: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接陌生人的电话,不要上不安全的网站,不要取包裹、信件,而让爸爸处理,等等。 有一天,我跑完步回家,按门铃。儿子在屋里大声问:“谁?”,“爸爸!”我回答。他拨开门边的帘子看了看,确认一下,才开了门。他那严肃认真的样子,让我又好笑又欣慰,显然他的安全意识已深入心里。

疫情日趋严峻,死亡人数逐渐攀升。然而,从老百姓到政府大都不以为然,认为它和一般季节性流感差不多,用不着大惊小怪。华人则不同,他们大多从国内了解到,新冠非同寻常,比一般流感严重得多。看着人们工作、生活照常进行,真是心急如焚。更让人揪心的,是学校还照常上课,真替孩子们担忧,恨不得让他们干脆逃课在家。有一天,儿子有点咳嗽、流鼻涕。开始,我有些担心会不会是新冠,但想想可能性极小,又想到这可是不让他去学校的绝佳理由,便转忧为喜,甚至有些喜出望外了。我是软件工程师,在家里远程办公和在公司一样方便,我就在家里一边干活一边照看儿子。于是,儿子在家一呆便是一个星期,咳嗽也早好了,再没有不去学校的借口了,我又变得一愁莫展。正巧,学校关闭的通知下来了,孩子们再也不用去学校了,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来。与此同时,我的公司也开始全面实行远程上班,我可以从此和孩子们呆在家里。妻子则不同,还得提心吊胆地去医院上班。

女儿在高中有很多朋友。如今,学校关了,加上州长的居家令,她再不能跟朋友们一起玩;课外活动也全部取消,包括她最喜欢的足球训练。她痛苦得好几天以泪洗脸,缠着我问什么时候学校会开。我哪里知道?不过可以肯定,一个月内是不可能了。她听了泪如雨下、悲痛欲绝,声称她挺不过两个星期。我既心疼又好笑,可是想想——安全第一,从此不用担心她在学校里扎在人堆里,说不准啥时候染上病毒——暗暗感到高兴与欣慰。不过,我没有喜形于色,而是佯装凄色,满怀同情地劝慰她。她却如何听得进去?

儿子则完全不同。由于生病,他刚在家里过了一个星期闲散舒适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为了让他尽快康复,我鼓励他多睡觉,所以他每天起得很晚,白天还要再睡一会儿。想干什么,想吃什么,也基本由着他。学习已经很少,书倒读了很多,电游、电影自然少不了,篮球也打了很多。他对这种闲适的生活如鱼得水,得知还将继续这样的生活,高兴得像要过节一样。学区原先号称,等学校一关,网课就可以立刻开始。结果,网课系统根本没有准备好,还需要三个星期的时间。这意味着,以后三个星期孩子们都不用上课,这更让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从此,姐弟俩宅在家里,过了三个星期极其悠闲懒散的日子。每天起得很晚,当他们起床时,我常常已干了几个小时的活了。接着,便慢条斯理地边看书边吃早饭,有时更确切地说是午饭。吃完,继续看书。他们读了很多书。特别是姐姐,她读书非常快,一天能读几本。她几乎把以前读过的书重读了一遍,甚至包括一些弟弟的书、她很小的时候看过的图画书,有的甚至读了几遍。弟弟也大体如此,读了不少姐姐的书,和他以前读过的书,还让我给他买了好几本新书。除了读书,其他活动自然也不少。我们三个每天在院子里或去附近的公园玩篮球、飞碟、羽毛球、网球、足球或骑车。他俩还隔三差五地跟老朋友视频聊天、互道思念之情。晚上再看会儿电影,弟弟则还玩会儿电游。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让姐姐原先的忧郁渐渐消散了;而且它对健康显然是有益的,因为短短几个星期后,他们比原先胖了,脸蛋也丰满红润了。我却不然。宅家以前,我的头发已经很长,一个月后,由于不能出去理发,头发又长了很多,甚至开始披肩。黑色的染料也逐渐褪去,头发露出了原本的白色。一头黑白相间的长发,一张略显沧桑的脸,加上我常常写诗,使我不但貌似、而且神似传说中的诗人,一副落魄潦倒的样子。然而,既然不出门了,还用注意形象吗?随它去罢!

在美国的疫情变得水深火热之际,中国的疫情已经好转。然而,中国抗疫的成功,不能完全归功于自己,还应当感谢援助它的国家和海外华人。在疫情还局限在中国的时候,海外华人组织的慈善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它们号召华人捐款,然后购买口罩、护目镜,甚至防护服、呼吸机等,支援中国抗疫。抗疫物资从世界各地像潮水般涌向中国。这些活动,加上华人个人的购买,自然都是善意、无可厚非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使这里后来的抗疫雪上加霜,因为他们买走了那么多抗疫物资,让本来就很匮乏的物资更加匮乏。华人当时大多也没有预料到,他们的善举竟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如今,他们再次纷纷挺身而出,号召大家捐款捐物。只是这次不是为了遥远的中国,而是为了就在身边冒着生命危险、几乎在赤手空拳地与病毒殊死博斗的医护人员。

这次灾难也让我见证了很多美国人的可贵品质:坚韧、乐观、聪明和浪漫。在抗疫物资如此匮乏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而是自发地奋起自救:组织各式各样的捐款捐物活动;发挥聪明才智手工制作口罩、防护服等,捐给医院、警察、消防员、超市工作人员等;有的用3D打印机制作防护面罩、甚至呼吸机配件等,捐给医院;有的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向奋战在一线的、特别是医护人员加油打气,并表示敬意和谢意,比如,全市每天定时的敲锅打碗的噪声音乐会,市区里插满鲜花的垃圾桶,和城市上空每天定时的航空表演。纽约是疫情的重灾区,在医护人员奇缺的时候,好几万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自愿飞援纽约,并立下生死状。如此悲情与豪情,令人扼腕唏嘘、感佩不已。小区里的邻居们也充满情调。有一天,有人在我家门口留了一袋粉笔,袋子上写着:请用这些粉笔在门口写上几句话、画上几幅画,向邻居们表示好意和鼓励;如果你需要帮助,请给我打电话或发信息。上面留了一个电话。在此后几天,当我在小区里散步时,发现很多家门口的地上都画了各式的画:动物、气球、心、花;也写了各种善意的话语:“谢谢你呆在家里!”,“请你微笑!”,“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儿子和女儿也在家门口画了一些画。有时,来一场大雨,把字和画都冲刷荡尽。然而,一两天后,新的字画又会逐步添上。居家的活动也丰富多彩:有的把院子的草地当成了足球场,两头放上两个小球门,一家人追逐着足球,玩得热火朝天;有的把院子当成了宿营地,搭起一、两个帐篷,晚上躺在里面数星星一定很好玩;有的在两棵树间挂起一张吊床,躺在里面,悠悠地摇来摆去;还有的在打篮球、打羽毛球、放飞碟、散步、骑车。

日子一天天过去,冰箱渐渐空起来,又到了该买菜的时候了。三月底的一天,我早早地赶到Costco去购物。想着那时店刚开门,顾客应该还不多,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停车场里几乎停满了车,店门口人来人往,却没有一个人戴口罩。这场面着实令我进退两难。我是带了口罩的,却不想戴着它、颇显特立独行地在不戴口罩的人群中穿行,引来错综复杂的眼神;又不敢不戴地进去,那样染上病毒的风险太高了;其实,即使戴了,我还会不放心,毕竟那么多人。在戴不戴口罩、进不进去的问题上挣扎了片刻,我毅然决定回家上网购物。于是,我没有下车,调转车头,朝回家的方向驶去。回到家里,马上上网购物。Costco的网购非常方便,虽然货物不是应有尽有,但需要的基本都有了。可借每样东西都比店里买的贵,有的贵得少些,有的贵得多些,加上服务人员的购物费、送货费和小费,总的价格比去店里买要贵出25%左右。这可不是一笔小的额外费用,看来Costco的网购不是个长久之计。后来试了一些其他店的网购,价格却好得多。下单后两天,货到了,送货人把它留在门口就走了。我和妻子的消毒工作开始了。我们先把能在外面放一段时间、也不急用的东西,如土豆、洋葱、卫生纸、瓶装油等,先挑出来放在车库里,打算在那里放上一段时间,等潜在的病毒都死了以后再拿进屋。在明州,三、四月份的天气并不暖和,好多吃的比如水果、鸡蛋、面包等在车库里放上几天是不会坏的。其他袋装的东西则先用消毒巾把袋子擦个遍,再在外面放几分钟,然后拿进屋,在水池里把袋子上的消毒液冲洗干净,把袋子擦干。苹果、桔子、瓜等则在放了洗涤剂的水里先泡几分钟,再洗一遍,然后冲洗干净,擦干,收进冰箱。后来到了五月初,Costco有了新规定,顾客必须戴口罩才能进店,这样去店里购物就安全了,没有必要额外花那么多钱网购了。不过,那是后话了。

现在真是艰难的时刻,既要担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还要承受生活不便的烦恼,还要面对经济恶化带来的压力。我每天消毒门把、桌面、开关、把手、键盘等家人频繁触摸的地方,经常洗手或消毒手,还不断提醒健忘的孩子们也这么做,甚至提醒他们注意不要生病或受伤,因为现在看病极为不便。国家经济也一泻千里。我的退休金缩水了20%,看来退休之前又得多干几个年头了。几百万人失去了工作,虽然有失业金,加上政府发的救助金,但只是杯水车薪,也不长久。我和妻子目前还幸运,还都有工作。但啥时候突然失业了,那可如何是好?我们一直存有够半年急用的钱,现在看来真是明智之举。灾难说来就来,根本来不及准备。为了应对可能的失业带来的经济困难,我们竭尽全力从各方面节省开支。由于宅家,很多平时的花销如汽油、出去吃饭等费用都省了;退休金每月少投一半;孩子们的大学基金也暂停投入;钢琴课停了,反正网课的效果也不好;已注册的夏令营全部取消;我在公司的停车合同也取消了。我还开始准备简历、面试,这样,一旦失去工作,可以马上着手申请新的工作,虽然招人的公司一定少得可怜,求职相应地会变得更加困难和长久。

在眼下困难的形势下,我有些消沉起来。然而,老天却不管不顾,天气有时竟出奇的好,简直有点残忍。我在后院的两棵树间挂起一个吊床,躺进去,悠悠地摇着。阳光穿过树枝间的缝隙,暖暖地照下来。透过树枝望出去,我看见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鸟儿在树上无忧无虑地歌唱,孩子们在院子里快乐地玩耍。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心情本该是轻松而愉快的。然而,眼下的疫情,使幸福变得忧伤,心情变得沉重。我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这种心情:

多想

黑色的蒲公英¹熙熙攘攘,
死亡的种子随风飞扬。
惊恐的人们拚命奔逃,
却能逃向何方?

树上的鸟窝,
小头攒动。
多想变作小鸟,
与它们为邻——
鸟儿不怕
黑色的蒲公英。

写在蓝天的人字,
悠悠飘向北方。
多想化作大雁,
飞向北极——
那里没有人烟。

白云又高又远,
多想驾上它,
飘到沙漠,
或一片海岛——
蒲公英的种子
飞不到那里。

夜空里的星星,
比往常更闪亮;
皎洁的圆月,
比往日更明亮。
多想飞向那里——
那里没有蒲公英。

多想躲进
墙上的画,
书里的故事,
电影的世界,
过去的日子,
或未来的生活,
唯独不是眼下的世界——
这里,
黑色的蒲公英漫山遍野,
死亡的种子追逐着人们。

¹:蒲公英指代新冠病毒,因为二者都像刺头。


进入五月,美国的感染人数已超过百万。其实,这只是冰山之一角。加上因无症状而没去检测,以及虽有症状却不去或不给检测的,实际的感染人数不知要比这高出多少倍。死亡人数也已经超过六万。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为什么美国的疫情会变得如此严重?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因素是没有有效地挡住源头,另一个是病毒传入后,没能有效地阻止其蔓延。在二月初,中国还是世界疫情的中心,美国已经基本禁止来自和前往中国的航班。但此后一段时间,随着疫情的蔓延,欧洲成了世界疫情的中心。欧洲来的旅客潮水般涌入美国,其中很多携带病毒。美国却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阻止病毒的传入。而病毒一旦传入,就没有办法阻止了。中国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地采取严厉措施,很快将疫情控制住。这在美国是做不到的,它不可能完全阻止、而只能延缓疫情的发展,以争取时间来准备抗疫所需的社会资源。这与它跟中国截然不同的政治和文化有关。美国的州有很大的自主权,很多方面不受联邦政府管辖。比如,总统的防疫建议,州长就不一定采用。总统是全民选举的,州长是州民选举的。所以,总统无权任免州长,州长也不用视总统为上司,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州长和总统互相开骂的事发生。这样,各个州长采取的抗疫措施大为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有的州疫情失控,而有的州却控制得很好。美国的新闻媒体也大体分属两大阵营,民主党和共和党,它们往往不遗余力地相互指责,比如,有些媒体常常指责总统信口胡说、领导失误。总统心直口快,常常信口开河,图一时快活,而授人以柄。其实,老百姓也不用太把他的话当回事儿。但做的事与说的不同,不是可以信手胡来的,毕竟身后有那么多智囊团出谋划策,他得认真听取、悉心斟酌。抗疫不力他自然有责任,但完全归咎于他也不公平。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早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却还在拼命工作,也挺不容易。

2020年显然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我们的生活将从此不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悲伤、无奈和眼泪,也学会了忍耐、珍惜和感激。生活里有阳光与鲜花,也有乌云和荆棘。在快乐时尽情地欢笑,在痛苦时默默地流泪。疫情还在继续,我们还会失去很多,也将学会更多。它终会过去,但愿那时生活会变得更好!


丽江
赵羲文
2020年4月22日
发表于《丽江日报》:   丽江

我是一只风筝,
不管飞得多高多远,
线的另一头总牵在故乡的手中。

当我累了,
飞不动了,
从云中飘落,
就掉在她的身旁。

最好落进古城的一条小河,
变成水草、随波摇摆;
或挂上狮子山的一棵古柏,
日晒雨淋、随风飘散;
或坠入雪山上的一条幽谷,
化作孤魂、在山间游荡。

我是一只风筝,
飞得很高很远,
线的一头系在我的心上,
另一头总牵在故乡的手中!


换牙
赵羲文
2020年4月19日

儿子换牙了。
它像粒珍珠,
带一丁点红。
小心翼翼地,
他把它压在枕下,
期待牙齿仙子
在睡中把它换成硬币。

攥着硬币,
爸爸等他入睡。
夜很深了,
鼾声终于响起。
一只手,
象蛇,
咬着硬币,
游进枕下,
吐下硬币,
叼出牙齿。
鼾声没有受惊扰。

一串欢呼闯进梦乡。
模糊的视线里,
是一枚挥动的硬币,
和一张兴奋的小脸。
爸爸会心一笑,
又沉沉睡去。
一个月里,
儿子换了四颗牙!


刘年的诗
赵羲文
2020年4月18日

刘年的诗
是诗,不是诗歌。
诗歌是两样东西,
诗不是歌,
歌也不是诗。

刘年的诗
不要谱曲,
它不适合演唱;
也不要朗诵,
它并不动听;
甚至不要念出声;
干脆不要念,
去读,用心——
它振聋发聩!


宅家的岁月
赵羲文

春天
2020年4月10日

春天已经无处不在——
嫩绿的草地,
北归的大雁,
明媚的阳光……
可惜,
春天很小,
只有窗子那么大!

居家令
2020年4月10日

州长的居家令延长一个月,
学校自然再关一个月。
把坏消息告诉儿子,
心里装满同情。
他的脸上写满失望:
“ 怎么才一个月?”

白头
2020年4月12日

宅家一个月,
黑头逐渐变白头——
随它去吧,
不外出了,
就不用染它了。

小学生
2020年4月12日

儿子的宅家生活
一点都不难过——
学习、吃零食、
打篮球、读小说、
玩电游、看电影、
和老朋友聊天……
他希望——
返校的日子
遥遥无期!

一家人
2020年4月12日

姐姐读了很多小说,
弟弟打了很多篮球,
爸爸也打了很多篮球,
妈妈呢——
吃得很少,
却做了好多!

动物园
2020年4月13日

由于居家令,
很多城市成了动物园——
动物们四处游荡,
人们躲在笼子里。

宠物豚鼠
2020年4月13日

它在笼子里,
我在笼子外;
它看着我,
我看着它——
最近,
我陪它有点多,
因为我也住在笼子里!

心碎
2020年4月13日

天那么蓝,
阳光那么好,
孩子们那么鲜活——
幸福却让人心碎,
害怕何时成永别!

春天的忧伤
2020年5月8日

蓝天让人惆怅,
阳光让人忧伤,
快乐的孩子们
让人寸断肝肠,
唯恐——
幸福突然成永远!


印象
赵羲文
2020年4月12日

在美的时间长了,
形成一个印象:
美国人喜欢赞美——
对上帝、孩子、学生、同事,
都是如此。
然而,
对政府几乎只有批评——
有时,
批评让人踏实,
而赞美令人不安。


学问
赵羲文
2020年4月10日

很多人做了一辈子学问,
却终究不明白——
做学问其实很简单,
就是把问号
拉直了成惊叹号!


I Want to
In the time of coronavirus pandemic
Owen Zhao
March 28, 2020

Black dandelions¹ are bustling.
Seeds of death are dancing.
Frightened people are fleeing.
Where can they escape?

A bird nest sits on the tree.
Small heads are throbbing.
I want to turn into a bird,
and be their neighbor——
Birds are not afraid of
black dandelions.

In the blue sky are wild geese
gliding gracefully towards north.
I want to be one of them,
and fly to the North Pole——
No one is there.

The cloud is high and far.
I want to ride on it,
and float to a desert,
or an island——
Dandelion seeds can not get there.

Stars in the sky
are shiner than usual.
The full Moon
is brighter than before.
I want to fly there——
There are no dandelions.

I want to hide into
a painting on the wall,
the story of a book,
the world of a movie,
the life of the past,
or the future,
but not the present——
Here,
black dandelions are everywhere,
and seeds of death chasing people.

¹: Black dandelions refer to coronavirus due to their similar looks.


多想
于新冠病毒在美国横行之际
赵羲文
2020年3月17日
诗朗诵:   多想

黑色的蒲公英¹熙熙攘攘,
死亡的种子随风飞扬。
惊恐的人们拚命奔逃,
却能逃向何方?

树上的鸟窝,
小头攒动。
多想变作小鸟,
与它们为邻——
鸟儿不怕
黑色的蒲公英。

写在蓝天的人字,
悠悠飘向北方。
多想化作大雁,
飞向北极——
那里没有人烟。

白云又高又远,
多想驾上它,
飘到沙漠,
或一片海岛——
蒲公英的种子
飞不到那里。

夜空里的星星,
比往常更闪亮;
皎洁的圆月,
比往日更明亮。
多想飞向那里——
那里没有蒲公英。

多想躲进
墙上的画,
书里的故事,
电影的世界,
过去的日子,
或未来的生活,
唯独不是眼下的世界——
这里,
黑色的蒲公英漫山遍野,
死亡的种子追逐着人们。

¹:蒲公英指代新冠病毒,因为二者都像刺头。


危险的自由
为因病毒而失去自由的亲友而作
赵羲文
2020年2月28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晴天(组诗)

坐了那么久的牢,
身体变得渺小,
胸怀却变得宽广,
能装下整个世界。

推开窗子,
让陈腐的空气出去,
外面的世界进来——
呼吸那清风,
和风里的花香;
呼吸那小河,
和河上的石桥;
呼吸那远山,
和山顶的积雪;
呼吸那蓝天,
和天外的宇宙;
呼吸那蒲公英¹,
和行走的口罩……

不!
我惊恐万状,
瑟瑟发抖——
抖落了清风与花香,
抖落了小河与石桥,
抖落了远山与积雪,
抖落了蓝天与宇宙。

关上窗子,
退回角落,
身体依旧渺小,
胸怀也不宽广,
只装得下
陈腐的气息!

¹: 蒲公英指代冠状病毒,因为二者都像刺头。


冰雪明州
赵羲文
2020年2月21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晴天(组诗)

蓝天是苏比利尔湖,
云朵是浮冰;
阳光的利箭,
射出的全是冰冷。

房子盖着棉被,
梦冻住了;
烟囱的呼吸,
一动也不动。

睫毛结了冰霜,
肚里一团冰凉;
吐出的气息,
簌簌地飘落。

珠峰比这里温暖,
北极不过如此;
飞鸟冻在空中,
北极熊哆嗦成一团。



赵羲文
2020年2月12日

开车
在夜色中急驶,
前方
一辆车停着、
双闪。

换道、
超车。
那车前
踡着一头小鹿……


雪后
赵羲文
2020年2月10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晴天(组诗)

雪后的人间,
满眼都是白色——
白的大地,
白的天空,
白的空气,
白的太阳。

一条白色的路,
一串白色的车,
曳着白色的尾巴,
驶向白色的远方。

江面是白的,
还有两岸的珊瑚;
湖面是白的,
还有水边的芦苇。

远处的高楼,
笼着白纱,
忽隐忽现,
象天上的城市。

林间的小路,
两串雪白的脚印——
一串是主人的,
一串是小狗的。

房子盖着棉被,
做着白色的梦,
烟囱吐着的白烟,
是它白色的呼吸。

孩子们是白的——
身外的世界是白的,
眼里的世界是白的,
笑声是白的,
欢乐也是白的。

雪后的人间,
一切都是雪做的。
我也化作个雪人,
走进白色的梦乡……


晴天
赵羲文
2020年2月6日
作于病毒在中国横行之际
发表于《丽江壹读》:   晴天(组诗)

阴天横行了很久,
眼晴习惯了灰色;
蝙蝠狰狞地翻飞,
太阳戴着口罩。

阴云融化成雪水,
悄然朝天边流淌;
天空蔚蓝得深远,
太阳摘去了口罩。

赤裸裸的光亮,
刺痛了怕光的双眼,
泪水快乐地流淌。
雀跃的心情,
飞得比蝙蝠还高远!


人生无常
赵羲文
2020年2月1日

一位大学时的兄弟刚刚离世,
丢下茫然无助的妻子和一双儿女;
一位朋友的女儿因病失去了一个肾脏,
而她才只有七岁;
另一位朋友因癌症失去了一只眼睛,
家庭的重担却容不得他喘息太久;
一位以前的同事与癌症搏斗了多年,
几乎耗尽了她最后一丝气力;
身边的一位才子不久前死于车祸,
留下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令人唏嘘;
几天前一位篮球巨星促然陨落,
令儿子那样的粉丝们伤心不已;
如今那黑色的瘟神正在中国横行,
肆意把人们抓去献给死神……

暂且忘却这一连串令人沮丧的消息,
认真过好眼下的每一个日子,
如同今天是世上的最后一天。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
也许还没有做好准备,
甚至也来不及挥手作别,
今天便成了最后的日子。
抬起头来去仰望那满天的星星,
停下脚步去注目那天边的夕阳,
闭上眼晴去感受那飘飞的落英,
冲进球场去追逐那飞滚的足球,
更与孩子们一道坐上雪橇、冲下高坡,
让尽情的尖叫在冰天雪地里久久回荡……


视频游戏
赵羲文
2019年12月28日

最近儿子对视频游戏有些着迷。
儿子:“我可以玩会游戏吗?”
爸爸不无忧虑:“不行!”
儿子:“那我就画画吧!”
爸爸转忧为喜:“好啊!”
几分钟后,画成。
儿子:“画得好吗?”
看着他画的游戏遥控器,
爸爸哑然失笑:“好!”
却更添了几分烦恼——
他中的毒显然有些沉重了!
儿子:“我可以玩会游戏了吗?”
爸爸气血上涌:“不行!”
又强作镇静:“我们还是出去玩吧!”


圣诞小精灵
赵羲文
2019年12月24日

儿子从学校带回一个小精灵,
是在圣诞节前的玩具义卖会上买的,
花了五十美分的零用钱。
小精灵约一尺高,
有大而亮的眼睛、
白里透红的脸蛋、
俏皮的鼻子,
穿白绒绒的衣服、
尖而翘的靴子、
绿色的高帽,
浑身洋溢着节日的欢乐!

晚上,
儿子抱抱他,
留他在厨房的柜台上。
第二天一早,
传来儿子的惊呼:
“小精灵不见了!”
一阵好找,
原来他正骑着辆玩具汽车。
“淘气的小精灵!”
儿子咕囔着,
把他抓回厨房的柜台。
下午,
儿子放学回家,
小精灵又不见了。
四处翻寻,
这回他高高地坐在风扇的叶片上。
“那是很危险的!”
儿子训斥着,
又把他抓回厨房的柜台。

从此,
小精灵常常从厨房的柜台不翼而飞,
有时坐在弥勒佛像的怀里;
有时藏进圣诞树的枝叶间;
有时混在儿子的玩具堆里;
有时躺在沙发上,
还不忘了盖上毛毯,
就露出小小的脑袋;
有时甚至躲进了冰箱,
“你会冻死的!”
儿子忧心忡忡地警告。

儿子坚信小精灵是活的,
并且拥有神奇的魔力,
却哪里想得到,
是爸爸在背地里
绞尽脑汁地
为小精灵找寻一个又一个藏身之处。


活着
赵羲文
2019年12月1日

小时候常像只猴子爬篮球架,
甚至坐在球框里炫耀愚蠢的勇敢,
一失手就可能摔在水泥地上非死即残;
也曾去救在水里扑腾的小伙伴,
被紧紧抱住几乎与他同归于尽;
还曾横渡远望风平浪静的清溪水库,
中途差点被远非平静的风浪淹死;
有一次骑自行车横过马路,
一辆汽车差着毫厘从身旁飞驰而过;
很多年前从虎跳峡镇步行去看虎跳石,
在悬崖峭壁里的羊肠小道上步履维艰、命悬一线。
大学时曾大病一场,
差点在手术台上永远睡去、不再醒转;
也曾好几次遭受强迫症的折磨,
几度痛不欲生甚至希望出个车祸、让痛苦一了百了。
如今看着活蹦乱跳的儿子和女儿,
庆幸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活到今天。
如果哪一次不幸被死神带走,
这两个鲜活的生命就不会存在。
今后还会一次次面对死神,
希望还能与它擦肩而过——
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而活着就有无尽的希望!


公园的长椅
赵羲文
2019年11月24日

公园小路边的长椅,
是心碎的人们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
其中的一把,
挂满枯萎的花朵,
是为了一位才七岁的男孩。
这位逝去的孩子,
如同花儿,
也曾鲜活美丽,
如今枯萎凋残,
泪水的浇灌也挽不住生命;
滑出亲人的指尖、飘向天堂,
任凭心碎的哭泣永远回荡:
“如果能用泪水搭起一座阶梯,
回忆联起一条通道,
我想一步一步爬上天堂,
再次带你回家!”
看见儿子和女儿鲜活的身影,
上前一把紧紧搂住,
幸福和忧伤双双在眼里打转,
任他们的脸上写满错愕与茫然。


野鸭
赵羲文
2019年11月24日

天蓝得深远,
一眼望得到宇宙的边缘。
刺骨的寒风,
吹散了湖边的人影。
一片惨淡的白日,
在天边瑟瑟地抖作一团。
湖面大部已经冰冻,
剩一角粼粼的水面
和一群喧嚣的野鸭——
有的头埋进翅膀,
像浮冰在梦乡里漂荡;
有的头扎进水底,
尖耸的屁股令人脸红地冲天空招摇;
一只平淡无奇的母鸭在拼命逃窜,
几只帅气的公鸭在后面穷追不舍……
这些强健的野鸭根本无视
令太阳也无能为力的寒风,
而虚弱的人们裹了一层又一层
却依然哆嗦得像风中的黄叶。


秋四首
赵羲文
2019年10月10日

一、
天高水阔斜阳远,
一行雁字云霄间。
无边霜叶红欲燃,
天上晚霞落人间。

二、
水天共一色,
斜阳泛扁舟。
红叶浪漫时,
秋色满明州。

三、
天高万里碧,
水阔斜阳远。
无边霜叶下,
雁去几时还?

四、
斜日入秋林,
小径黄叶深。
寒虫不住鸣,
断雁传悲声。


无家可归二首
赵羲文
2019年9月27日

一、
他的家在城边的桥上,
是那顶破旧的帐篷。
旁边一顶同样破旧的,
是他的邻居。
还有几个邻居,
竟连破旧的帐篷也没有,
和衣蜷在地上,
让飞扬的垃圾拍打着。

那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
是他心爱的坐骑。
他常常骑上它,
在邻居们羡慕的目送下,
去城里兜一圈。
他也许去公园的长椅上打个盹,
或沿路向行人讨点烟钱,
或去拜访住在另一座桥下的伙计。

他常常在胸前挂上个牌子,
像犯了错的孩子,
卑微地在桥边站上很久,
眼巴巴地盼着从某个车里扬出一张小小的钞票。

然而,
天气一天天转凉,
寒冬一步步逼近,
即便这样的日子也已经不多了。

二、
公园的一把长椅上堆满了破旧的衣物,
旁边也扔满了破旧的行李。
一位女子弯腰冲长椅底下说话——
原来那里躺了一个人。
回答她的是一连串声嘶力竭的怒吼:
“不要管我!”
“让我一个人呆着!”
“……”
凄厉的声音充满了沮丧、绝望和仇恨,
听上去他才是个孩子。
我亲爱的儿子会不会有一天也变成这样?
我心里一酸,
泪水立刻模糊了双眼。


绝望的卡片
赵羲文
2019年9月24日

横跨江面的大桥上系着一张张小小的卡片,
绿色的、蓝色的、粉色的,哗哗地在微风里招摇:
“挺住!”
“不要放弃!”
“困难会过去的!”
“……”
它们绝望地试图拦住破碎的灵魂从桥上纵身跃下!


初秋三首
赵羲文
2019年9月21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晴天(组诗)

一、
优雅的蝴蝶满怀憧憬地飘向天空,
被肥胖的黑云的雨点砸中,
与枯黄的树叶一道翩然飘落,
摔在湿淋淋的地上奄奄一息。

二、
大雁夺回了夏天被孩子们占去的领地,
趾高气扬地摇摆丰满的臀部,
在贫瘠的沙滩上肆意地抛撒有机肥料;
或在游泳地里忘情地与情人戏水,
根本无视立在水边的醒目的警示牌:
“救生员不在现场,游泳风险自负!”

三、
缺胳膊少腿的蝗虫在小路上快活地弹跳,
振动美丽的翅膀扑向近在咫尺的太阳,
摔回地面被飞驰而过的自行车辗作尘土;
或背负娇小的情人唱着海誓山盟,
双双在漠然的行人的脚下粉身碎骨。


黑夜
赵羲文
2019年9月9日

半夜无眠,
盯着无边的黑夜,
想到死后会去哪里。
许多人相信,
坏人死后会下地狱,
好人死后会上天堂。
我算不上坏人,
也算不上好人,
死后应当就躺在地里,
一方小小的墓穴。
上面是一层土,
再上去是一块墓碑,
碑前一束枯萎的花。
如果有幸有人来看我,
悄悄地说几句话,
默默地献一束花,
我是看不见也听不到的。
只有那人大声地倾诉或痛哭,
我才能知道其到来。
然而,
有谁会如此地思念我呢?
自然不会有。
盯着无边的黑夜,
永恒的黑夜,
孤独、空虚、寂寞。
我惨然睡去,
醒来不知又是哪朝哪代了!


自由
赵羲文
2019年9月1日

在家陪了几天的孩子,
听够了他们的争吵,
看够了他们的打闹,
当够了他们的调解人,
今天终于被妻子解放,
把他们都甩在身后。
雀跃的心情,
是朝着公司风驰电掣的车,
是广播里流淌的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更是那条躲在程序里窃笑的小虫——
我几日搜寻无果,
迫不及待地要借着太阳的手电,
将程序照得透亮,
让它无处遁形!


毁灭
赵羲文
2019年8月24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晴天(组诗)

广袤的美洲草原,
百虫怡然自得地飞舞。
笔直的公路横贯东西,
车辆肆无忌惮地飞驰。
做着梦的飞虫,
啪啪地在车窗上炸碎,
用肝肠作颜料,
涂鸦着拙劣的油画。
挂满飞虫的尸骸,
飞奔的车辆依旧呼啸着飞奔。
莫名地,
想起曾经漫山遍野的美洲野牛
和风一样飞马驰骋的印第安人。


异国念亡父
赵羲文
2019年8月17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晴天(组诗)

好大的一轮圆月,
昏黄的月光。
住在山上的父亲,
今夜也当无眠。
也许还唤起近旁的爷爷,
同赏这昏黄的月色。
落满清露的野草地上,
摆上几颗采来的野果,
和两盅用纸钱沽来的小酒。
他的妻儿,
在山下的坝子里;
还有一个
在月亮的那一头,
腮边正垂着两颗清泪。


披萨的代价
赵羲文
2019年8月4日

“可以买一个Papa John's的披萨吗?”
儿子的眼里充满期待。
“不行!”
爸爸的回答很坚决。
“为什么呢?”
儿子大失所望。
“你上周才吃了披萨!”
爸爸理直气壮地提醒。
“可那不是Papa John's的披萨!”
儿子据理力争。
“不行。”
爸爸的语气却不再坚决。
“我真地很想吃Papa John's的披萨!”
儿子听出了爸爸的让步,
狡猾地步步紧逼。
“给你买块Costco的披萨吧?”
爸爸建议。
“我只要Papa John's的披萨!”
儿子认定了Papa John's的披萨。
“那就订个外卖吧!”
爸爸放弃了与儿子的纠缠。
“耶!”
儿子手舞足蹈,
欢庆他的胜利。
上了Papa John's的网站,
家却不在送外卖的范围。
“离家不远不是有个Papa John's的店吗?”
爸爸颇为不解。
“我们好几次路过那里!”
儿子也记得那个店。
“我们去那儿买去!”
爸爸发誓般地说。
开车到了那里,
却不见了“Papa John's”的店牌。
“它肯定是关张了。”
爸爸失望地断定,
儿子也几乎哭出了声。
“我们去那里吃吧?”
爸爸指着对面的Culver's,
那里有儿子最爱吃的汉堡。
“我只要Papa John's的披萨!”
儿子的决心毫不动摇。
“那再查查附近的店吧!”
爸爸也为儿子的执着感动。
回到Papa John's的网站,
最近的店却在二十分钟开外!
“该死!”
爸爸切切地咒骂。
“可以去吗?”
儿子有些不安,
却依然充满了期待。
“好吧!”
爸爸使劲地戳着手机,
填写订单。
二十分钟后,
我们到了那个店。
“耶!”
捧着热乎乎的披萨盒,
儿子如愿以偿。
我们开车回家,
一路上,
儿子紧紧地抱着那盒披萨。
二十分钟后,
我们回到家里,
儿子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
顺着嘴角流下的酱汁、
如丝般拉扯在手和嘴间的奶酪
和披萨下肚后滚圆的肚皮,
值得所有花费的周折!


过去、现在和未来
赵羲文
2019年8月2日

你深情凝视的
在你对面的她,
并不是此时此刻的她,
而是三纳秒以前的她。

你抬头看见的
夜空里的那轮明月,
也不是此时此刻的明月,
而是一秒钟以前的它。

你极目远眺的
天边的那轮朝阳,
也不是此时此刻的朝阳,
而是八分钟以前的它。

你举首仰望的
夜空里的那些星星,
也不是此时此刻的星星,
大多是几万年前、几亿年前的它们。

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过去、现在和未来并没有界限,
它们水乳交融——
过去也许并没有逝去;
未来也许已悄然来临!


孤独的歌者
赵羲文
2019年7月27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晴天(组诗)

暖融融的春雪,
懒洋洋地飘落。
沿着湿漉漉的小路,
我踱向天边。

一棵孤零零的树上,
一只孤单单的鸟儿,
它扯着嗓门,
在忘情地歌唱。

如此倾情的演唱,
怎能没有倾听者?
我停下脚步,
做它唯一的听众。

那激情澎湃的歌声,
当是雄鸟献给雌鸟的恋歌,
我也为之动容。

它唱了很久,
却等不到回应,
最后发出叹息似的一声,
飞进了漫天的春雪。


夏之悦
赵羲文
2019年7月25日
发表于《民族作家》:   夏之悦

我喜欢
在烈日下的球场上,
追逐着滚圆的足球,
酣畅淋漓地挥汗如雨。

我喜欢
骑着自行车,
从高坡上飞驰而下,
把风远远地甩在身后。

我喜欢
在下班路上,
顶着懒洋洋的日光,
朝天边的那朵白云疾驶,
我家就在那云的下面。

我喜欢
在雨后的下午,
走进湿漉漉的密林,
呼吸泥土和草木的芳香。

我喜欢
坐在夕阳下的湖边,
看细碎的宝石在湖面上跳舞,
金色的风拂面而来。

我喜欢
躺在一洼荷塘边,
仰望满天的星斗,
倾听群蛙的音乐会。

我喜欢
荡上一叶小舟,
满载一船的喜悦,
在如镜的水面上滑行——
看白云漂在水底,
水鸭浮在云端。

我喜吹
和儿子一起
钓上一条又一条小鱼,
又如数将它们放回水中,
最后空手而回,
沉甸甸的欢乐,
却压弯了肩上的鱼竿。


你可记得
赵羲文
2019年7月5日
发表于《民族作家》:   你可记得

姑娘,
为什么呢?
多少年了,
还像就发生在昨天,
你的身影,
依然活泼地跳跃在眼前?
你的笑语,
依然响亮地回荡在耳畔?

姑娘,
为什么呢?
才多少年呀,
却像已发生在一万年前,
你的身影,
已经模糊得像天上的雾?
你的笑语,
已经飘渺得像天边的风?

姑娘,
为什么呢?
有时我觉得,
我刚刚才与你分别;
有时又觉得,
我从未与你相识,
这一切只发生在梦里。

古城的太阳呀,
你可记得,
身着长裙的她,
像一朵美丽的牵牛花,
在你灿烂的阳光里,
绚烂地绽放?

古城的小河呀,
你可记得,
我和她在你身旁说过的话?
那时,
我多么希望,
你可以慢下轻快的脚步,
分享我心中颤栗的欢乐。

古城的石板路呀,
你可记得,
我和她在你身上走过的路?
那时,
我多么希望,
送她回家的路没有尽头,
我们可以就这么一直
慢慢地走下去……


双城杯
赵羲文
2019年6月27日

七月盛夏,万湖之州。
天晴云淡,艳阳高照。
百草丰茂,佳木繁荫。
旷野平川,一碧千里。
澄江似练,层林夹岸。
平湖如镜,绿树绕堤。
苍鹰击空,沙鸥翔集。
莺歌燕舞,百虫争鸣。
上下天光,万物盎然。

双城之杯,再起烽烟。
各路英豪,纷至沓来。
长蛇出洞,蛟龙出海。
鹰击长空,虎下平原。
蜂拥蚁聚,集结成队——
东有玫瑰,西有西城。
北有碉堡,南有国际。
招兵买马,人喊马嘶。
金戈铁马,刀枪耀日。
金鼓喧阗,喊杀震天。 
锦旗招展,斗志昂扬。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龙腾虎啸,壮志凌云 。

用人之际,求贤若渴:
须眉健儿,自可建功——
守若金汤,攻如破竹。
首尾相济,开合自如。
穿针引线,行云流水。
左盘右带,如入无人。
浑圆足球,如影随行。
追星赶月,单刀直入。
下底传中,凌空抽射。
势大力沉,一剑封喉。

巾帼健儿,更受青睐——
铿锵玫瑰,女中豪杰。
惠心兰质,女貌郎才。
美妒嫦娥,勇胜李广。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英姿飒爽,不让须眉。
雄兔扑朔,雌兔迷离。
双兔傍地,安辨雌雄?
雌雄并肩,士气倍增。
所向披靡,敌人丧胆。
攻城掠地,摘金夺银。

坐阵军师,岂可或缺——
羽扇纶巾,雄姿英发。
见多识广,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运筹帷幄。
深谋远虑,算无遗策。
指挥若定,决胜千里。
谈笑风生,胜负自定。

年老体衰,亦可充数——
鲜见日月,皮肤白净。
肚腩见长,肌肉软绵。
两股颤颤,缓跑慢行。
气喘吁吁,虚汗淋漓。
力不从心,英雄气短。
此又何妨,豪情仍在。
临阵磨枪,亦无不可。
强身健体,岂不快哉!

老弱病残,亦有可为——
一军作战,八方支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救急扶伤,同舟共济。
摇旗擂鼓,大张声势。
呐喊助威,掌声如雷。
我方英勇,敌方丧胆。

有物出物,有力出力。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诸色人等,夹道欢迎。
双城盛事,期待有你!


琐爱
赵羲文
2019年6月2日

一、
下班回家,
妻在灶旁忙碌。
我从身后悄然走近,
给她环腰一抱。
脸埋进她的发丛,
抽着鼻子——
那满头的油烟味,
比花香还要甜美。
我喃喃低语:
“辛苦了,老婆!”

二、
孩子们已又高又壮,
妻腹上那条长长的疤痕,
依然触目惊心——
儿子曾从这里呱呱落地。
轻轻地,
我从这一头抚到那一头,
又从那一头抚回这一头,
唏嘘不已,
却惹得她咯咯直笑。

三、
一家人搂作一团,
孩子们齐声怂恿:
“亲嘴,亲嘴!”
爸爸妈妈的嘴就碰在一起,
发出一声清响。
孩子们红了脸,
以手蒙面,
羞不自禁。

四、
六月的迪斯尼世界,
赤日炎炎。
一家人游玩半日,
又热又乏,
坐在路旁歇息。
弟弟枕着姐姐的腿,
发出了鼾声。
姐姐摇着游乐园的地图,
为弟弟扇风,
却忘了自己也已经汗流满面。

五、
晚上,
弟弟上了床,
准备入睡了。
爸爸、妈妈和姐姐,
在他的床边站成一排,
一个接一个地,
俯下身,
抱抱他,
亲亲他的脸,
再道声“好梦!”
他便带着笑,
合了眼,
很快入了睡。

六、
早上,
儿子醒了,
蜷在被单里,
露着圆圆的脑袋,
象穿了袈裟的小和尚。
“让爸爸亲一下?”爸爸央求。
“不要!”儿子拒绝。
“就一下!”爸爸坚持。
“不要。”儿子有些松动了。
“就一下!”爸爸还不死心。
“好吧。”儿子叹了口气。
爸爸如愿以偿,
在他肉肉的脸颊上,
亲了一口。


写作是什么?
赵羲文
2019年5月28日

写作是
想写的东西太多,
想读的书单太长,
时间却总不够用。

写作是
半夜三更,
文思泉涌,
振笔疾书。
早晨的镜子里,
纷乱的头发,
发黑的眼圈。

写作是
妻子的责怪,
孩子们的抱怨。
家务做得太少,
文字写了很多;
孩子们的事情,
常常遗忘。

写作是
孤芳自赏,
自我陶醉。
自己的文字
反复诵读,
为之感动;
他人的文字
常不如意,
不愿卒读。

写作是
逼妻子读新写的文字。
对她的表扬欣然接受,
对她的批评嗤之以鼻。

写作是
作品永远是半成品,
时不时取出重温,
总觉不尽人意,
又提笔修改。

写作是
对好的文字
如获至宝,
细心玩味;
对坏的文字
破口大骂,
深恶痛绝。

写作是
一颗敏感的心——
为歌唱的鸟儿侧耳,
为天边的夕阳注目,
为飘飞的落英唏嘘,
更为经典的文字心潮澎湃、
感慨万千!


外婆的香味
赵羲文
2019年5月25日
发表于《丽江日报》:   外婆的香味

明州的春天,
百花盛开。
淡淡的花香,
在清风里流淌,
象月光下的百虫
在浅吟低唱。

一缕幽香,
如一股电流,
让我的心儿震颤——
它似曾相识,
在我的记忆深处、
那遥远的过去……

哦,
想起来了,
那是外婆的香味!

几十年前,
外婆还在,
独自一人,
住在偏远的农村。

邻家的后院,
月季盛开,
拥出低矮的篱墙,
冲路人欢笑。

每次去看望外婆,
闻到那月季的幽香,
便知道离外婆近了,
脚步也变得匆匆。

路边的墙根下,
夕阳的余晖里,
是外婆小小的身影。
我迎上前去,
搀她起身。
她的脸上,
绽满笑容。
她拄起拐杖,
拉我回家。

月季的花香,
便成了外婆的香味。
闻到类似的花香,
我就想起外婆。
从天堂里,
她冲我微笑。
那里,
月季永远盛开!


Withered Rose
Owen Zhao
May 6, 2019

Girl,
I loved you so passionately.
I loved you so humblely.
I loved you so helplessly.
Now I no longer do.

My love was the moon
and you were the sun.
Without the light from the sun,
the moon has darken.

My love was the lake
and you were the river.
Without the flow from the river,
the lake has dried.

My love was the rose
and you were the cloud.
Without the rain from the cloud,
the rose has withered.

You were my queen
up in the palace,
and I was willing to be your servant
down the steps.
Now I am no longer willing.

Your every move filled me with thrill.
Your every smile made my heart race.
Your every little love took my breath away.
Now they no longer do.

The light of my love has dimmed.
The water of my love has dried.
The flower of my love has witherd.
So has my strength of loving you.

I will be away from you.
Get out of your sight.
Get out of your world.
Leave without a trace
as if I had never walked into your life!


凋零的玫瑰
赵羲文
2019年5月2日

姑娘,
我曾如此热烈地爱过你,
也曾如此卑微地爱过你,
还曾如此无助地爱过你。
如今,
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我的爱曾是那片月亮,
而你是那个太阳;
没有阳光的照耀,
月亮已漆黑一团。

我的爱曾是那汪湖水,
而你是那条小河;
没有小河的注入,
湖面已经干涸。

我的爱曾是那朵玫瑰,
而你是那朵云彩;
没有雨露的滋润,
花儿已经凋零。

你曾是我的皇后,
高高在上;
而我曾愿做你的仆人,
匍匐于前。
如今,
我不再愿意。

你的一举一动曾让我心跳,
你的一颦一笑曾让我心醉,
你的一星半点的爱情曾让我欣喜若狂。
如今,
不再如此。

我的爱情之光已经熄灭,
我的爱情之水已经枯竭,
我的爱情之花已经凋零,
我已无力爱你。

我将离你远去,
走出你的世界,
走出你的生活,
不留下一丝痕迹;
如同,
我从未走进过
你的生命!


小老鼠
赵羲文
2019年4月23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晴天(组诗)

一只小老鼠在车库里出没,
“太可爱了!”孩子们尖叫。
爸爸的脑海里却是另一番场景——
小老鼠从一只变成了一窝,
在车库里四散游走……

“得下个捕鼠夹子!”
爸爸坚定地宣布。
“不要!”孩子们为小老鼠求情。
可是,当晚,
车库里还是多了个捕鼠夹子
和几粒致命的葵花籽。

第二天,
小老鼠的脑袋被夹子死死咬住,
可它没有立死,
正拖着夹子在车库里移动。
“太可怜了!”孩子们几乎哭出了声。
大家都希望它快些解脱,
却下不了手去帮它一把。

下午,
小老鼠早已安静,
妈妈把它装进了塑料袋,
扔进了垃圾箱。
“它可是个小生命呀!”
孩子们抗议,眼里噙着泪水。

妈妈把小老鼠从垃圾箱取回,
将小小的它装进个小小的纸盒。
孩子们把它埋在了后院的那棵树下,
就在他们的小豚鼠宠物——福克斯——的墓旁。

爸爸对小老鼠心怀歉疚——
它熬过了寒冬,
却挺不过刚到的暖春。
他也为孩子们的善良感动,
更为他们的过于善良而担忧。


Joy of Spring
Owen Zhao
April 20, 2019

It was a beautiful Spring Saturday. There was nothing but bright sunshine, blue sky and warm breeze. It was so inviting outside and how could we stay at home? We drove to North Lotus Lake Park, a park not far from our house. There was a soccer field, a large grass field, a tennis court, and a playground up a small hill. A trail curved around the park. A small woods was on the far side of the park then a big lake beyond it. The dark blue water of the lake was sparkling like diamonds under the sun. Trees scattered here and there over the park. The trees were still gray and the grass just started to turn green.

A flock of little birds were chirping and fluttering across the park. High above them was an eagle soaring in the sky. An airplane was flying by, reflecting the sunlight so bright like a fire.

A lady was sitting under a tree, looking far away, with her long hair waving in the breeze. After a while, she lay back on the grass, basking in the sun, probably falling into sleep. Not far from her was a hammock rocking between two trees.

A father and a son were flying frisbee in the field. It spinned in the air like a saucer. Would it be wonderful to ride a saucer and shoot into space?

A couple was playing tennis in the court, with their dog running around and chasing the ball.

On the trail, some people were paddling bikes with a leisurely pace. A family, two parents and a little girl in the middle, hand in hand, was walking. A boy with a stick in his hands, searching along the creek by the trail, like in a treasure hunt. Beyond the trail, on the road, a group of cyclists was riding by like a swift wind.

On the playground, some kids were swinging high into the air, some chasing one another, some sliding, some climbing like monkeys. Their parents were standing by or sitting on a bench, and talking . The laughters and screams of the kids rolled down the hill to every corner of the park.

Sundenly there was a buzz from the sky. It was a mini drone flying about over the park. It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kids on the playground. They ran down the hill after it. They were jumping up and down and screaming to it. They even threw sticks up to the air, trying to knock it down.


明州之冬
赵羲文
2019年2月1日
发表于《丽江壹读》:   明州之冬

明州是美国最北部的州之一,它的冬天在美国是出了名的——一提起明州,人们往往马上想到的就是它的冬天,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冰天雪地,飞雪狂舞”的画面,一股寒流便袭遍全身,禁不住寒毛直竖、浑身打颤、牙齿咯咯作响起来。确实,明州的冬天很冷,有时甚至比北极或珠峰还冷,在这种温度下,如果你冒冒失失地出去走走,立刻会冻得面皮生疼,呼吸困难,手脚发麻,鼻孔和睫毛结上冰霜,感觉连五脏六腑都凉了。这时候,人们爱玩“天女散花”的游戏——端一大杯滚烫的水,站在刺骨的寒风中,把水往空中一撒,细密的水珠立刻化作冰雾,随风飘散;大些的则化作冰珠,拖着白烟似的长尾坠落,宛如天女在云端抛撒洁白的冰花。据说,只有在极冷的天气里才能玩这样的游戏。明州的冬天也很漫长,一般从11月的第一场雪,到第二年5月的最后一场,长达半年以上。其间,大地一直被冰雪覆盖,白茫茫的——或大或小的雪隔三差五地下,上一场的雪还没化,下一场的雪又添上了。河面和湖面一经冻上,要等到春天才能解冻。

明州的冬天大多是阴天,有时甚至一连好几天都是如此。太阳似乎度长假去了,躲得无影无踪,完全忘却了人间。天空灰蒙蒙的,云和雾交织在一起,低低地压着大地,似乎也压在了人们的心头,让人有些透不过气来。这云雾笼罩的世界,象一幅单调的水墨画,几乎只有白色、黑色和灰色。近处的景物是清楚的,远一些就模糊了,再远就只有隐隐约约的轮廓了。街道上漂浮着淡淡的雾,湿湿的,冷冷的,伸出手去,似乎能一把抓出水或冰渍来。远处,雾更浓了,白茫茫的,笼罩着阴暗萧索的树林,飘浮在平滑如镜的江面,缠绕着横跨江面的大桥,也吞噬了教堂高耸的尖塔。偶尔有几只鸟儿,象黑色的大蝴蝶,扑打着沉重的翅膀,费力地在云雾里穿梭,似乎迷失了回家的方向。更远处的市中心,几座笔直的高楼,云雾缭绕,影影绰绰,象天上的城市。早早地,天色就暗下来,路灯亮了,却被薄雾笼着,昏昏欲灭。街上的车辆,缓缓地在路上行驶,昏暗的车灯,无精打彩的,象瞌睡人的眼。

有时候,早晨醒来,竟惊喜地发现漫天的云雾已经散尽,代之以万里晴空,万物如洗。一轮又大又圆的旭日升起在天边,放射着万道光芒,格外地耀眼夺目,似乎正把拖欠几日的阳光一股脑儿地还给人间。若说前几天云雾笼罩的世界象一幅单调的水墨画,今天的则象一幅亮丽的工笔画了,远的近的,一切都历历可见。金黄色的阳光,象一只神奇的彩笔,给世界涂抹着温暖而安祥的金色。它穿过密密的树枝,在地上投下斑驳的树影。它洒在白雪覆盖的屋顶,屋顶上的烟囱,映着蓝天,袅袅地吐着白烟。它还射进茂密的树林,投在林间的雪地上,照亮了一串串动物的脚印——那应当是夜间觅食的鹿留下的。冰雪封冻的湖面,有的地方落了一层白雪,那极干极细的雪,如同沙漠里的细沙,会轻盈地随风飞扬,等风停歇,便沉淀成一处一处的雪丘;有的地方未被雪覆盖,就露着晶莹的冰面,远望宛如尚未封冻的水面,阳光洒上去,碎成金光万点,耀眼夺目。沉寂了好几天的鸟儿又活跃起来了,有的叽叽喳喳地在树上喧闹,有的轻快地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有的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地在蓝天里飞翔。有时居然有布谷鸟在婉转地歌唱——这糊涂的小家伙是不是高兴过了头,以为春天已经来临?殊不知春天还很遥远。不过,它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冒失,很快又归于沉寂了。路旁的一棵树上,一只乌鸦落在高高的树梢,沐浴在阳光里,冲着太阳,静静地享受久违的日光。好多小松鼠也出来了,有的在雪地里专注地翻寻原先藏好的坚果;有的正端坐在树枝上,津津有味地享用也许刚从雪地里挖来的早餐,坚果的碎壳簌簌地掉落;有的在树干上玩捉迷藏——一只悄悄地躲在树干的一边,让另一只在另一边苦苦寻找;有的在雪地上你追我逐,身后撒下无数纷乱的小“梅花”。马路上的车辆,也变得欢快起来,一辆赛一辆地呼啸着风驰电掣而去。太阳更高了,天空也更蓝了——蓝汪汪的,水灵灵的,似乎要滴下蓝色的水珠。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不长久。过不了几天,阴云又会偷偷地布满天空,并越来越厚,越来越重,凶神恶煞般直压下来,天色就此暗下来了。鹅毛似的雪花,开始铺天盖地地飘落。风也帮腔作势,卷起雪花,咆哮着横冲直撞。树被刮得浑身乱颤,哗哗作响,俨然夜色里的群魔,伸出无数的黑爪,冲着微明的天空挥舞。暴风雪就这样横行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醒来,放眼窗外,一片银色的世界,一派“大雪封山,足不出户”的壮景,宛如圣诞老人和小精灵们居住的北极村。大地盖着松软的“棉被”,树上盛开着洁白的“梨花”,池塘边的干草也顶着飘逸的“芦苇花”。屋旁那棵小树,叶子自然早已落尽,红豆似的果子却还满树都是,赫赫地在雪中红得如火。天蓝蓝的,又高又远。一片小小的太阳,远远地斜挂在天边,冷嗖嗖地放着白光,让人禁不住瑟瑟发抖。地上白茫茫的积雪,宛如落了一层细碎的宝石,迎着阳光,寒光闪烁,明晃晃的,让人几乎睁不开眼。偶尔有清风吹拂,扬起粉一样的雪末,象一团白雾,悄然在雪面上游走。整个世界清静极了,没有鸟儿,没有小松鼠,没有行人,也没有车辆,似乎能听到树上积雪铿然滑落的声音。

这寂静突然被儿子和女儿的喧闹声打破。他们看到窗外的皑皑白雪,兴奋极了,匆匆穿上雪衣、雪裤、雪靴,戴上帽子、手套,夺门而出,冲到院子,仰面躺进厚厚的雪里,伸直双手双腿,一阵猛扫,起身,雪里就留下了两个扑打着翅膀的“天使”,非常可爱。他们很快又撇下“天使”,在雪里尽情扑腾,象两只海豚在白色的浪花里出没。他们的欢闹声震得树上的雪簌簌地掉落。我看着也童性大发,换好衣服,冲出门,一头扎进雪里,与他们一同嬉戏。突然,“啪”地一声,我的后脑勺中了个雪球,雪倏地钻进脖子,冷飕飕的,我打了个哆嗦。回头望去,孩子们也不掩饰,正冲着我哈哈大笑。我立刻反击,抓起一团雪,捏成雪球,冲他们打去。儿子来不及躲闪,正中他的笑脸,他的笑声嘎然而止,继而一声惨叫。我和孩子们之间的雪仗就这样打响了。双方先拉开距离,抢占好有利地形,然后扎住阵脚,赶紧修建阵地,雪铲也用上了。一阵手忙脚乱后,双方的工事都建好了,是两个垒得很高的雪堆。各自迅速躲到雪堆后面,就露出半个脑袋张望,既提防敌人偷袭,也捕捉机会袭击对方。同时,双手也没闲着,而是飞快地挥舞着雪球制造器,争分夺秒地制造雪球。雪球制造器是一种做雪球的工具,象一把大钳子,“钳口”有两个半圆形的容器,象两个圆底的碗,可以口对口地咬合成一个空心的球。做雪球的时候,张开“钳口”,插进雪里,咬合,抽出,摇一摇,打开,一个滚圆的雪球就做成了。没多久,双方都做好了很多雪球,一大堆地码在工事后面。刚才,大家忙着准备“弹药”,只能零星地发射些“流弹”到对方的阵地;现在,“弹药”已经齐备,大规模的战斗开始了,雪球呼啸着密集地飞向对方。当然,只有少数几个能击中敌人,并引起一声“哎哟”。酣战之际,我猛然发现,儿子的半个脑袋有一会儿没有出现了。我心里纳闷——他是不是“受伤”了?或者“阵亡”了?然而,战斗正酣,也顾不上细想。突然,“啪啪”两声,后脑和后背连中两个雪球。我回头一看,竟是儿子。不知怎地,他悄悄地绕到我的背后偷袭我。我奋起反击。女儿不失时机,抱上一堆雪球,跳出阵地,冲了过来。我腹背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只好弃了阵地,仓皇逃窜。身上中了很多雪球,头上、脸上、脖子上都是雪,眼镜上也是,视线一片模糊。敌人在我的阵地上欢呼胜利,还凶残地把我的雪球踩碎,把工事推倒。我躲在一颗树后,喘息未定,狼狈不堪。突然,我心生一计,快速跑到敌方阵地,利用敌人完好的工事和充足的“弹药”,发起反攻。雪球象雨点般飞到敌人身上,他们始料不及,既无“弹药”还击,也无工事藏身,立刻溃不成军,四处逃窜。战局迅速逆转,我反败为胜,笑到了最后。

大雪过后,人们自然还会想到滑雪。儿子学校的后面有个大坡,很高很长,是滑雪的绝好场所。有一次,我和儿子带着雪胎——一种象车轮内胎的滑雪工具——去那儿滑雪。当我们到了那里,很多人正玩得热火朝天。他们坐上滑板或雪胎从坡顶滑下,一溜烟就滑出去很远,只剩下一点小小的背影。为了玩得更刺激,有些小孩在坡上堆了个大雪包;他们坐着滑板滑下去,撞上它,便连人带板地飞起来,再落回坡上,继续往下滑行,身后撒下一串征服者的欢呼。儿子看着激动不已,跃跃欲试,却不敢单独尝试,便求我和他一起冒险。我心里发忤,很是犹豫,可是看着他满眼的期待,顿时父爱澎湃,勇气倍增,就慨然答应了,颇有些慷慨赴死的悲壮。我俩坐上雪胎,他在前,我在后,我几乎环抱着他;然后瞄准雪包滑下去,不偏不倚撞上了,立刻飞到空中——却不是传说中的飘飘欲仙的感觉,而是濒临死亡的绝望。我脑海里一片空白,只觉得天眩地转,却还意识到怀里空了。我重重地摔在坡上,只觉得头晕目眩,浑身生疼,散了架似地,一动也不能动。隐隐传来儿子的哭声,挣扎着抬头望去,眼前却一片模糊——眼镜不知飞哪里去了。我双手在雪上乱扫,居然很快摸到了,戴上,它居然没有破。循着儿子的哭声望去,他正趴在两三米外的雪上哭。我爬过去,检查他是否受伤,俨然一幕在战场上挂了彩还奋力抢救战友的悲壮场面。他没有流血,没有淤血青紫的地方,活动也还自如,看来没什么大碍。雪胎却不知去向,估计一直滑到坡下去了。我们慢慢起身,走下坡,果然在坡底找到了它。拉着它,缓缓爬回坡顶。我又看到了那雪包,心里一阵哆嗦,再不敢尝试。后来我意识到,我们应当坐着滑板而不是雪胎去撞雪包,因为雪胎弹性太大,会撞出去很高很远,摔得很惨;我们能走着回来算幸运了。

除了那次惨痛的经历,其他雪胎滑雪的经历倒是愉快的。有的公园有专门的雪胎滑雪场,建在又高又长的山坡上——顺坡在厚厚的积雪上压出很多道槽,再把槽与槽之间高出的边压实,每道槽就成了个滑道。滑道宽约两米,边高约半米,象一个雪做的大滑梯。它一般由三段组成:起始段、加速段和减速段。起始段在坡顶,水平的,人们在那里坐上雪胎;加速段很陡,坡度约45度,雪胎在这里迅速滑下、加速,最后达到最高速;减速段大部是水平的,最后有点上坡,好让高速滑行的雪胎慢下来,并最终停下。整个雪胎滑雪场有10个左右并排的滑道,一旁有一个电动传输带,把人们和雪胎从坡底送回坡顶,享受下一个滑行。雪胎有单人和双人两种,女儿坐一个单人的,儿子还小,我和他一起坐一个双人的。我们全副武装,穿着雪衣、雪裤、雪靴,戴着手套、头盔,在坡顶坐上雪胎,滑下,如风驰电掣,风在耳旁呼呼直响。滑道上的雪末被雪胎扬起,被风卷着,扑打在脸上,冷冰冰的,冻得有些生疼。这种极速快感令人兴奋不已,我们一路扯着嗓门尽情尖叫。

冬天自然少不了滑冰。 在我公司所在的市中心有个小公园,每年冬天,那里都会搭起一个溜冰场,免费向公众开放。白天有人在那里滑冰,晚上人也不少。周围有很多树,树上挂满彩灯,一到夜幕降临,彩灯都亮起来,人们在五颜六色的灯光里滑冰、说笑,别有一番情趣。还有一个公园,就在我和家人常去的饭馆旁边,几片小湖连成一串,景色优美,游人很多。到了寒冬,湖面封冻,稍作修整,就成了一个近乎天然的溜冰场。有人滑得真好,望着那曼妙的舞姿,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只优美的天鹅,耳畔回响起《天鹅湖》醉人的乐曲。随着那美妙的音乐,天鹅翩翩起舞,时而优雅地在水面滑行,时而向着天空引颈长鸣,时而舒展双翅,并拍打着似乎要腾空而起。很多公园还有冰球场,围着半人多高的木板墙,在其它季节,就露着混凝土地面,鲜有人来,到了冬天就热闹起来了。灌入水,冻成冰,就成了冰球场。常有年轻人在这里玩得热火朝天,冰鞋的滑行声,球杆和冰球的碰撞声,人们的叫喊声,都交织起来,在寒风里飘得很远。

冬天的室外活动丰富多彩,室内的生活也逍遥自在,周末格外如此,在某个周末晚上学校会放电影,今年也不例外。 正值隆冬,地上积了厚厚的雪,天上还在密密地下,却一点也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我们囫囵吃了晚饭,就开车出发了。学校很近,几分钟就到了。校门口停满了车,大家都拖儿带女地往学校赶。来到放映大厅,这里平时是个室内篮球场。银幕挂在一头的墙上,投影仪就把电影投射到银幕上。大厅中央齐齐地铺满了大垫子,后面放了几排椅子,边上有人卖爆米花、米花糖、长条的橡皮糖,还有水。孩子们把厚厚的冬衣脱了,穿着睡衣,拖着毯子,抱着枕头、布娃娃或动物陆陆续续地来了。他们把毯子铺在垫子上,再扔上枕头,然后抱着布娃娃或动物坐下来,等待电影开始。电影还没有开始,孩子们也不着急,有躺着的,有坐着的,有站着的,有的静静地等着,有的在低头玩游戏,有的在和伙伴们玩,有的在叽叽喳喳地聊天,有的在呼朋唤友,有的在吃爆米花或糖果,有的干脆不知跑哪儿玩去了。后来,电影开始了,这是个很搞笑的电影,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不过,不少小孩却坐不住——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买东西吃,一会儿买水喝,一会儿跑到别处去玩玩,一会儿跟伙伴们聊聊天,或你推我搡、 打打闹闹,就象一群小毛猴。窗外飘着大雪,屋内一群小猴在看电影、闹腾,这是一副多么欢乐的场景。最后,电影结束了。现场零乱不堪——原来齐齐的大垫子现在横七竖八的,孩子们头发乱飞,毯子、布娃娃或动物扔得乱七八糟,地上很多的爆米花、糖纸、空水瓶。不过,这却是个多么欢乐的晚上!

冬天还有好多节日,感恩节、圣诞节、元旦、情人节。圣诞节自然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因为圣诞老人会给他们送来最心爱的礼物。他们很早就开始为圣诞老人准备礼物清单,列上一长串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看了自然心里叫苦——孩子们相信礼物是圣诞老人送的,哪里想到在暗地里买礼物、包礼物,并装作圣诞老人给他们写圣诞卡的人却是爸爸妈妈,这么一长串的礼物得花费多少银子和心血?怎不让人心焦?于是,爸爸妈妈苦口婆心地给孩子们解释——圣诞老人只能送一个孩子一份礼物!如果每个孩子都要很多礼物,他的雪橇如何装得下?孩子们自然明白道理,削减清单却谈何容易?上面的每样东西都是极想要的,哪一个都舍不得放弃。好些天过去了,清单还是那么长。圣诞节日渐迫近,留给“圣诞老人”准备礼物的时间越来越少,下决心的时候到了,不然有礼物迟到的危险。经过无数次内心的挣扎、彷徨,甚至眼泪,以及反复的修改,脏兮兮的清单上终于只剩了一样东西。孩子们把它放在圣诞树下,期待着圣诞老人看到它,并在圣诞前夜把礼物如期送到。时间紧迫,“圣诞老人”立刻着手准备礼物,在孩子们毫不知觉的情况下,买好礼物、圣诞卡,并妥善藏好。好不容易等到了圣诞前夜,爸爸妈妈催促孩子们早点上床,他们不肯,要偷看圣诞老人驾着八头驯鹿拉的雪橇从空中落上屋顶,然后钻下烟囱,把礼物留在圣诞树下。爸爸只好骗他们:“圣诞老人要等到一家人都睡了以后才来。”他们一听,赶紧在圣诞树下为圣诞老人放了一杯奶、几块饼干,为驯鹿们放了几根胡萝卜,然后上床,并努力让自己早点入睡。一等孩子们入了睡,爸爸妈妈立刻蹑手蹑脚地忙碌起来——取出藏好的礼物,包好,并模仿圣诞老人的语气写好圣诞卡,放在圣诞树下;当然不能忘了替圣诞老人喝掉牛奶、吃掉饼干,替驯鹿们吃掉胡萝卜。第二天,外面白雪皑皑,一片银色的世界,太阳刺眼地照耀着。孩子们一觉醒来,从床上跳起,跑下楼梯,冲向圣诞树,抱起礼物,欢呼雀跃。

冬天的生活如此精彩。然而,当人们过完喜爱的节日、玩遍好玩的活动以后,就开始觉得无聊,并盼望冬天早日结束,春天早日来临。春天却姗姗来迟,还很顽皮,喜欢在即将到来的时候捉弄一下人们——当人们觉得天气已很暖和,春天显然到了的时候,它会突然来一场雪,有时甚至是暴风雪,让人们绝望地认为其实冬天还在,春天依然遥远——它这才踏上坚定的步伐,义无反顾地来了。大雁开始出现在蓝天里,它们排成人字,指着北方,振翅飞翔;偶尔一两声长鸣,划破长空。那日光不再寒冷,微风也有了暖意,让人忍不住伸出手去,数一数金色的光线,抚一抚习习的风儿。原来白茫茫的冰雪,现已支离破碎,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地散落在林间、草丛、树荫、墙根;很快地,煦暖的阳光和微风,将消去它们的踪影。那林间的小河,原先被冰雪封冻,无声无息;如今冰消雪融,哗啦啦啦地,唱起欢歌,奔向远方。那湖面已经解冻,露出大片的水面,金色的阳光,揉碎在水波里,粼粼地闪烁着;北归的鸟儿,在这里驻足、戏水、觅食。水边的树上,一串串簇新的苞芽,黝黝的,鼓鼓的,就要吐出嫩绿的新叶。那微湿的空气,混着泥土的气息,和着新草的味儿,还有如烟的雨丝,酝酿出淡淡的清香。鸟儿也热闹起来了——啄木鸟在急促地敲鼓,布谷鸟在悠扬地啼啭,乌鸦在刺耳地吆喝,还有好多不知名的鸟儿,或在忘情地歌唱,或在叽叽喳喳地窃窃私语。那日头起得早了,落得也晚了。人们脱去了厚重的冬衣,换上了轻薄的衣裳。公园里热闹起来了,狗儿在跑,孩子们在笑,还有几只风筝,呜呜地在蓝天里飘摇。——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明州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明州秋雨后
赵羲文
2018年10月12日

云消雾散,
雨歇风轻。
天高云淡,
万物如洗。
秋江似练,
彩林夹岸。
一钩新月,
清浅如云。
好风如水,
清景无限。


明州秋雨
赵羲文
2018年10月11日

潮云湿雾,
迷天漫地。
云笼层林,
雾迷津渡。
阴雨连绵,
点滴终日。
雨涨秋池,
水鸟遁形。
寒风萧瑟,
黄叶飘零。
败叶满径,
湿地无光。
灯火数点,
昏昏欲灭。
满目萧索,
行人断魂。


玉兰花开明月夜
赵羲文
2018年9月25日
发表于《丽江文艺》:   玉兰花开明月夜

风吹云破明月出,
玉兰花开正此时。
琼芳戴露弄清影,
暗香浮动入梦来。


玉兰花开明月夜
赵羲文
2018年9月25日

风吹云破明月出,
玉兰花开正此时。
琼英暗香嫦娥妒,
欲将月桂换玉兰。


小湖游
赵羲文
2018年9月17日

湖边绿树环绕,树上鸟语相和。蓝天倒映水中,把水面映成了青黑色。阳光揉碎在水波里,粼粼地闪烁着。风儿或急或缓地刮着,时而吹皱了湖面, 时而吹拂起一排排细浪——浪尖绽放出朵朵白色的水花,浮在水面的野鸭随着波浪一起一落。 远处有几只白色的鸟贴着水滑翔,也许在捕捉游近水面的鱼。 几只海鸥在湖面上空翻飞,雪白的身影映着蓝天、白云,时不时发出噢噢的欢鸣。离岸不远的水面,有几个人字形的水迹, 还在缓缓地移动,定睛细看, 原来每个“人”字的头部是一只黑褐色的水獭。

来到一处码头,看到不少小船,租了一只,坐上它,荡桨向湖里划去。隔了岸不远,绕着湖划行,游览岸上的景致。水边的一把长椅上,坐着一对老人——男的在低头读书,女的在观赏湖上的风景,湖面上刮来的风吹乱了他们的满头银发。不远处,有好多大人和小孩,正围成一圈,拍着手唱“祝你生日快乐”——显然今天是某个小朋友的生日。还有好几个气球,五颜六色的,被线牵着,欢快地在微风里飘摇。小路上,一家人在散步——爸爸推着个婴儿车,妈妈牵了只大狗,大狗在前头欢快地走着。几个跑步的人,陆续从他们身旁跑过。再远处是几棵高大的树,树下是绿茵茵的草地,在两棵大树间挂了只吊床,见不到人,却见它悠悠地摆来摆去。这时,划过一片葱郁的小树林,一串石阶,从水边起,曲折地往高处延伸,在林间时隐时现。见不到一个游人,却传来一串串欢声笑语。

继续滑行,来到一片开阔的水面。一叶扁平的小船,抛了锚,歇了桨,悠悠地在水波里摇摆。一位女士就脱剩了两小片衣服,趴在里头晒太阳。阳光暖暖地照着,微风习习地拂着,她一定是很惬意的,也许还睡着了,做着梦呢。

不知不觉间,船进了一片荷花丛。田田的荷叶,平铺在水面,被波浪轻轻地推送着,宛如翩翩起舞的舞女的圆裙。荷叶上的水滴,象玉盘上的珍珠,滚过来滚过去,一会儿聚成一颗大的,一会儿又碎成很多小的。亭亭玉立的荷花,正含苞待放,时而有蜻蜓飞落,一同在微风里摇曳。阳光穿过荷花、荷叶间的间隙,直照进湖水深处,绿油油的水草翩翩地在水波里荡漾。

就在这荷花丛里歇一会儿吧!我停了桨,闭了眼,触摸那清凉的湖水,呼吸那淡淡的荷香,感觉那煦暖的阳光。渐渐地,身子变得轻盈起来,似乎慢慢地浮起,弥散到空气里,并随着风儿飘得很高、很远……


双城杯
赵羲文
2018年7月25日
(戏谑之辞,聊博一笑,切勿对号入座)
世界杯刚偃旗息鼓,
双城杯再起烽烟。
双城的诸路英豪,
从各个角落,
蜂拥而至。
摩拳擦掌,
刀枪耀日,
喊杀震天。
多少豪杰,
经久不上沙场,
鲜见日月,
以致皮肤白净,
肌肉软绵,
肚腩见长。
却又何妨?
豪气不减昨年。

双城杯人才济济,
群星灿烂。
有身材纤瘦,
缓跑慢行的“C罗”,
时不时也拉起裤管,
露一露软绵白净的大腿;
有身材高大,
步履迟重的“梅西”,
最致命的不是他的脚法,
却是他的头球,
能把人顶个大跟头;
有皮肤白晳、
无人盯防而甚觉寂寞的“内马尔”,
常常面对空门把球踢飞,
成为对手的最爱;
还有一头秀发的“齐达内”,
一拿到球,
就埋头一阵狂带,
在传出球后的一刹那,
才转头环顾是否有人来拼抢。

号角已经吹响,
撕杀即将开始,
让我们冲向绿茵场,
奔跑起来。
两股颤颤,
气喘吁吁,
力不从心,
此又何妨?
在急促起伏、
略显孱弱的胸膛里,
却是一腔豪情,
立志夺取那、
塑料版的“大力神杯”。


有你陪伴的日子
赵羲文
2018年7月2日

漫长的等待之后,
又看到了你。
四年之后的你,
依然那么赏心悦目;
四年之后的你,
却更加精彩纷呈,
好莱坞的大片,
也变得黯淡无光、
无力与乏味。
有你的日子如此幸福,
白天和黑夜都失去了界线。
真希望时间就此打住,
让幸福永久停留。
你走后的日子怎么过?
天哪,
我不敢去想象,
我只是惊恐地知道,
——我将失魂落魄!


见故友
赵羲文
2018年6月15日

同窗苦读,
恍若昨日。
白驹过隙,
情谊长留。
万水千山,
再访故里。
聊备小酌,
以期重聚。
把盏言欢,
叙旧聊新。


房子雀
赵羲文
2018年5月26日
发表于《丽江日报》: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明州的冬天总是久久不愿离去,已经四月了,还来了一场暴风雪,积了一尺多厚的雪。不过,天还是一天天暖和起来,春天挡不住地来了。这不,原来白茫茫的积雪很快就消融得无影无踪了,树上的鸟儿也热闹起来——啄木鸟在急促地敲鼓,布谷鸟在悠扬地啼啭,乌鸦在刺耳地吆喝,还有好多不知名的鸟儿,或在忘情地歌唱,或在窃窃地私语。

有一天,我出门,居然惊起一只鸟儿——它从挂在门上的圣诞花环里飞出,落到悬在屋檐下的节日彩灯的电线上,回头看了看,啾啾地叫了几声,飞走了。我心里暗笑:“这小家伙是不是把这花环当作真的了?”其实难怪,花环虽然由假的松树枝、柏树枝、松果、秋叶和水果编成,那树枝却比真的还要翠绿,松果比真的还要逼真,秋叶比真的还要艳丽,水果比真的还要诱人。在冬天刚刚过去,树大多还灰灰的、既没出叶子也没开花的时节,这花环显然格外地吸引鸟的注意。“这小家伙是不是打算在这里安家了?”这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了一下,我马上又觉得有些可笑:“这怎么可能呢?”于是它也就没往心里去。

有一天,老婆说:“圣诞节过去那么久了,也该把花环拿下来了。”于是我取下花环, 却吃惊地发现上面有个鸟窝,窝里有三个蛋。鸟窝的位置很隐蔽,在花环里侧下端,从花环的正面根本看不见,难怪我直到把花环拿下,才发现了它。“这可怎么办呢?”我为难了:“当然不能把鸟窝端了,把花环收起。”一时没办法,我只好把花环挂回去,然后回屋对老婆说:“花环里有个鸟窝,窝里还有三个蛋。”她以为我在开玩笑,可是我哪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出这样的玩笑。我一把拉了她去看,她一看乐了,马上叫孩子们也过来看。孩子们兴冲冲地跑来。儿子还小,够不着鸟窝,我就把他抱起来看。他们顿时欢呼雀跃。鸟窝很小,大约只有我一只窝起来的手掌那么大,由细细的干草一圈一圈地围起来,就象一个由草编成的小碗。我心中赞叹:“这鸟儿真够勤快的,鸟窝显然需要很多干草,可它才花了短短几天就做好了!”鸟蛋就比花生粒大一些,乳白中透着点淡淡的蓝绿色,看上去很滑润,上面有一些黑斑。它们就那么小小地、静静地躺在那里,显得那么无助,惹人怜爱。

孩子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计划了:“太好了!我们可以观察鸟蛋怎样孵出小鸟,鸟妈妈怎样照顾鸟宝宝了。”我想:“频繁的开门关门会把鸟吓跑,使它不能安心孵蛋,花环也会摇来晃去,鸟窝有掉下来的危险。”于是我出了个主意:“从现在起,我们把这门反锁,不再用它,大家都从车库门进出房子。”大家欣然同意。

第二天一大早,女儿跑下楼去检查鸟窝,她立刻欢呼起来:“鸟窝里又多了一个蛋,现在有四个了!”过了一天,又多了一个,变成了五个。从此,鸟蛋的数量却没有再增加。其实,鸟窝基本上也装不下更多的蛋了。雌鸟显然以一天一个的速度下蛋,按此推算,它大约在四月二十日下了第一个蛋,接着又花了四天下了四个蛋。

鸟非常警觉,我们即使从车库门进出,也往往会惊扰到它。只见它从花环里飞出,落在附近的一棵树上。有时候还看到另外一只鸟,似乎就在那里等它,等它一飞上来,就和它一起叽叽喳喳地叫着,在枝头跳来跳去,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它们看上去很开心。那另一只应当是雄鸟了,因为它的羽毛很艳丽。它们就麻雀一般大小,雌鸟灰色,雄鸟却是红色。

当鸟在窝里的时候,我很想靠近它,好好看看,认出是什么鸟。可是,它那么警觉,根本不让我靠近。“那怎么办呢?”我想出了个办法——通过摄像头来观察鸟窝。“我不是有个旧的网络摄像头吗?干嘛不试试?”这个念头令我兴奋起来,我把它告诉孩子们,他们听了也兴奋不已。马上行动!我很快从一堆小旧电器里翻出那摄像头——它就一个拳头一般大小,有一根线,用于连接计算机,从而让计算机对它进行控制。我在屋里门边放了一张小桌子,把计算机放在上面。摄像头的线不长,就一米左右,于是我加了一根三米的加长线。花环挂在一个钩子上,钩子的另一端又是个钩子,挂在门的上沿。我很容易地把摄像头也挂在挂着花环的钩子上,让它悬在花环上端,镜头冲下,正对着位于花环下端的鸟窝。接着我将摄像头的线穿过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引进屋里,用胶布固定在门框上,最后连到计算机上。

启动计算机,运行控制摄像头的软件,鸟窝的画面立刻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摄像头的视角非常好,从鸟窝的正上方俯视着它。鸟窝被松树枝、柏树枝和秋叶簇拥着,那五个蛋就静悄悄地躺在里面。我还意外地发现,在鸟窝旁边也铺了很多干草。“有意思!那会不会是雄鸟的床?或是幼鸟孵出后活动的地方?”我们又把门锁好,在计算机前焦急地等待被我们吓跑的鸟飞回窝里。没过多久,鸟飞回来了,我和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只见它飞进鸟窝,从容地坐下来,蓬松起羽毛,再左右晃几晃,好让身体盖住所有的蛋,并把它们都埋进羽毛里。现在我们终于看清它长什么样了——头和身上的短羽毛灰褐相间,翅膀和尾部的长羽毛主体是褐色,边缘却是白色,嘴巴乌黑短小,显得很有力。我还瞥到一抹红色的影子一闪而过——那应该是雄鸟了。

我对鸟知之甚少,对明州的鸟知之更少,所以即使在摄像头的帮助下,对它看得一清二楚,依然不知道它是什么鸟。于是,我上网查看很多鸟的照片和关于它们的描述,与它进行对照。我觉得它有点象一种蜡嘴鸟,不过它的羽毛没有那么多花纹,嘴巴也更小,雄鸟的颜色也不对。它也有点象一种松树莺,可雄鸟却是红色的而不是黄绿色。“也许它是一种歌麻雀?”可它的羽毛花纹没那么斑驳,雄鸟也要红艳得多。最后,当我看到房子雀的照片时,觉得它应当就是房子雀了,加上雄房子雀也是红色的,与我看到的那一抹一闪而过的红相符,于是我基本判定它就是房子雀了。我还把鸟的视频直播到youtube的网站上,让几个同事观看,她们都非常肯定地认为它应当是房子雀。于是,我断定它就是房子雀无疑了。

我接着从网上了解了一些关于房子雀的信息。这是一种在北美极为常见的鸟。它们通常居住在市区或郊区。成鸟约有十几厘米长、二十来克重。它们主要以各种谷类、种子和浆果为食。与成年雌鸟不同,大多数成年雄鸟的头、脖子和肩部是漂亮的红色,这种红色来自于它们吃的浆果和其他水果。雌鸟通常在二月至八月间下蛋,每年下两窝或更多窝的蛋,通常每窝有四五个蛋。小鸟大约十二天左右孵出,然后在窝里再呆两个星期左右。它们能存活十二年左右。

每天早上,我一起来就把计算机打开,看看鸟窝。总是雌鸟坐在那里孵蛋。它沐浴在明媚的晨光里,或梳理梳理羽毛,或整理整理窝里的干草,或从窝的一头换到另一头,或干脆啥也不做,就静静地坐在那里。有时它从窝里站起来,伸长脖子,往外张望——也许在期待什么,或在检查有没有什么危险来临。有时它就睁着眼,左瞅瞅、右看看,显得无所事事。有时它似乎也在看我——它自然是看不到我的,它是在看摄像头。它或许在纳闷那是什么东西,或者在琢磨谁在后面窥视它。有时它把头歪在窝沿上,闭上眼睛,打会儿盹。有时它干脆扭转头,把脸埋进背上的羽毛,睡会儿觉。每隔一会儿,它就站起来,用嘴拨拉一阵鸟蛋——可能在变换一下它们的方位,好让蛋的每个部位都受到它的体温;也可能在检查它们的进展,看看有的是不是要孵出小鸟了。也每隔一段时间,它就飞出去——也许去舒展一下双翅、双腿,或去吃点东西,不过很快又飞回来。有时随着几声鸟叫,它就飞出去,或许是雄鸟在召唤它,也没过多久又飞回来,继续它的工作。

如前所述,房子雀的蛋大约十二天左右孵出。可是从第一个蛋的出现到现在大约有十五天了,蛋依然一点动静也没有。我有些着急了:“还要多久小鸟才能孵出呢?”我想雌鸟应该也着急了吧。然而它一点也不着急,依然安详地、满怀期待地坐在那里,专心孵蛋。我甚至担心起蛋是不是有问题,也许永远也孵不出小鸟了。想到这里,我竟可怜起雌鸟来——它辛辛苦苦地下蛋、孵蛋,到头来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然而我是白操心了。正当我有些绝望的时候,有一天,我下班回到家里,一打开计算机,就惊喜地发现窝里有一堆肉乎乎的东西,粉红色的,稀稀拉拉地长了点毛,在那里蠕动——那显然是刚刚孵出的幼鸟了。说难听一点,它们简直可以用“血肉模糊”来形容。我根本看不出哪是头、哪是身子、哪是脚,分不清谁是谁,也就数不清有几只鸟了。不过,看到窝里还剩了两个蛋,由此判断应该有三只幼鸟孵出了。第二天,又少了一个蛋,那一小堆肉却变大了一点,也显得更加混沌难辨,因为里头又添了一只幼鸟。第五个蛋却永远没有孵出,我也不清楚它最后去哪里了,不过那是后话了。我有些好奇:“幼鸟孵出后留下的蛋壳都去哪里了?会不会留在窝里了?”应当不会,因为那有可能划破幼鸟的身体。“或者被雌鸟叼出去扔了?”可是我在窝旁和窝下的地上都没有看到。“也许被雌鸟叼出去远远地扔了?”“或者被雌鸟吃掉了?”我知道有的雌鸟会把蛋壳吃掉以补充因下蛋失去的钙质。总之,这变成了一个有趣的的谜团。

每天,雌鸟一如既往地基本都在窝里。有时它伏在幼鸟身上,给它们保持温暖,现在这变得不象以前那么容易了——在伏下身以前,它得琢磨一阵子在哪儿落它的一双大脚,以免爪子弄破幼鸟细嫩的皮肉。它的双脚在窝沿上换来换去,不知放哪儿才好,显得有些笨拙。最后,它往往只好用双脚钩住窝沿,再蹲下去用身体轻轻地盖住幼鸟。这应该是一个令它难受的姿势。有时它为幼鸟清理绒毛,然而幼鸟似乎对它的好意并不领情,哼哼叽叽的,扭动着身子,也许在抱怨它的动作有些粗鲁。有时它清理鸟窝——它用嘴在这儿拨拨,那儿抠抠,偶尔拣出些东西来吃掉。雄鸟出现的次数也多起来了。那漂亮的羽毛,令它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有时它从窝旁的树枝里闪入画面,给雌鸟喂食。雌鸟显得很开心,轻轻地扑打着翅膀,啾啾地叫着——那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

虽然雄鸟也给幼鸟喂食,绝大部分的工作还是由雌鸟承担。当雌鸟或雄鸟一飞回窝里,几张小嘴就从那一团肉里向上伸出,极力地张着,嗷嗷待哺。那小嘴有一圈黄色的边,再往里是肉红色的喉咙。从它们张大的黄嘴巴,我们很容易将幼鸟一只一只区分开来。它们看上去象一个个丑陋的小怪物。头上稀拉拉地、直愣愣地长了一圈细毛,头顶却是光光的。翅膀边上、肚子上也稀稀地长了些绒毛,其他地方包括脖子和背却露着光溜溜的皮肉。看着它们抖动着几乎没毛的翅膀,令人有些忍俊不禁。眼部鼓鼓的、黑黑的,显得不合比例地大,眼睛还紧紧地闭着。它们张大嘴巴,唧唧地叫着,伸直脖子,把嘴晃晃悠悠地往上送,让雌鸟或雄鸟喂食。挺直的脖子与其支撑着的脑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脖子更纤细,脑袋更硕大,让人对前者居然能支撑起后者感到有些意外。只见雌鸟或雄鸟呕出食物,挨个吐进那些小嘴里。喂了几圈,幼鸟脖子上的嗉囊就变得鼓鼓的了。等它们吃饱了,排泄也就开始了。只见幼鸟一个接一个地,把屁股一撅,搭在窝沿上,噗地一声,拉出一块粪便——它们还挺聪明,知道不能把粪便排在窝里,不然窝里会变得污秽不堪。雌鸟或雄鸟立刻把粪便吃得干干净净。对没有排便的幼鸟,它还要刻意拨弄一下,鼓励鼓励。这往往很有效,幼鸟就乖乖地抬起小屁股,把便排在窝沿上,让雌鸟或雄鸟清除干净。虽然看着令人作呕,我心里却油然而生对雌鸟和雄鸟的敬意——为了保持鸟窝清洁,减少细菌滋长,降低幼鸟染病的危险,也许它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如此了。想想它们得为四只幼鸟保持清洁,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

幼鸟一天天长大,好多地方长出了一层黑色的短毛,盖住了粉红的皮肉。翅膀和尾巴上也齐刷刷地长出几排小羽毛来,让它们象漂亮的小鸟,而不再是丑陋的小怪物了。小小的鸟窝变得拥挤不堪,它们在里面你推我搡——或一只的头搭在了另一只的背上,或一只的翅膀盖住了另一只的脑袋,或一只的屁股正对了另一只的嘴巴,或一只干脆骑到了另一只身上,任凭另一只在身下不住地挣扎、叫唤、抗议。不过,慢慢地,下面的幼鸟几乎停止了抱怨——也许发现了抱怨似乎也没有什么用,也许觉得有个毛茸茸的东西在上头,象块被子一样暖融融地盖着,也蛮好。它们排泄也更多了,在雄鸟很少分担的情况下,雌鸟显然已经不堪重负,于是也几乎放弃了清扫,粪便在窝的周围越积越多。我开始担心:“等幼鸟离巢的时候,花环会不会变得污秽不堪,臭气熏天,我只好将它丢弃,下个圣诞节再买个新的?”雌鸟在窝里逗留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也许是因为天气已经暖和,幼鸟也长出了很多羽毛,它不用老趴在它们身上为它们保暖了;也许是因为幼鸟的饭量越来越大,它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外面为它们觅食;也也许是因为幼鸟已经把窝占得满满当当,雌鸟几乎没有落脚的地儿了。晚上,它似乎也不再回到窝里,而是留在外面过夜了。

孵出后七八天,幼鸟开始睁开眼睛,迷迷登登地观察周围的世界了。它们看上去着实可爱,有时我忍不住趁着雌鸟和雄鸟不在,去摸一摸它们的小脑袋。头上的黑短毛光滑柔软,煞是好摸。有的幼鸟正闭着眼睛打盹儿,对我的触摸毫无反应;有的漠然地眨巴着眼晴,对我的触摸毫不介意;有的以为开饭的时间又到了,急切地张嘴就来啄我的手指头。我也很想喂它们点吃的,可惜不了解它们的食谱,不敢乱喂,怕把它们喂坏了,于是只好作罢。再过几天,幼鸟就不再那么冒冒失失了,而是变得非常戒备——我一出现,它们就挤作一团,一动不动,悄无声息。显然,它们把我当作一种潜在的危险,而立刻安静下来可能是它们应对危险的策略。当我在触摸幼鸟的时候,有时雌鸟和雄鸟会飞过来,紧张地在附近的空中飞来飞去,并不住地发出短促的鸣叫——显然在向幼鸟发出危险降临的警报,然后落在附近的一棵花树上,一边继续叫着,一边探着脑袋直透过花丛往这边张望。也许它俩从未远离,而是一直在近处站岗放哨,一旦危险来临,就挺身而出。它俩担心我会伤害幼鸟。“放心吧!”我一边在心里安慰它俩,一边走开了。一会儿,雌鸟或雄鸟就飞回窝里,检查幼鸟,确定它们没事后,又飞走了。幼鸟也重新活跃起来。

孵出后差不多两个星期,幼鸟的羽毛已经很齐全了。它们常常跳到窝沿上,或用嘴梳理羽毛,或用脚爪挠痒,或探头向外张望,有时甚至跳上窝旁的树枝,飞快地拍打翅膀练习飞翔。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窝里少了一只幼鸟。“它去哪儿了?”我心里纳闷。我仔细观察了窝底,也透过猫眼查看了花环的其他地方,都没有。“它可能已经展翅飞出去了。”我想。有时我看到三只鸟在附近的一棵树上跳跃,虽然远远地看不真切,不过它们应当就是雌鸟、雄鸟和刚刚离巢的小鸟了。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剩下的三只幼鸟中的一只,突然被什么惊动了,扑啦啦地飞出窝去了,于是窝里就只剩了两只幼鸟。飞翔真是鸟与生俱来的技能,幼鸟们似乎也没怎么练习,可是一转眼,就开始一只接一只地飞走了。雌鸟和雄鸟没忘了还留在窝里的两个孩子,依旧飞回窝里给它们喂食。它俩还频繁地飞到花环的顶上,跳来跳去,并响亮地唱着歌,似乎在鼓励剩下的两只幼鸟鼓足勇气,飞出鸟窝,来到外面的世界。幼鸟也激动起来,拍打翅膀,跃跃欲飞,可惜最后还是下不了决心,又退回窝里。第二天一大早,我打开计算机,发现鸟窝空空如也,剩下的两只幼鸟也已经飞走了。我并没有感到意外,昨天我就认为它俩很快也会飞走的。短短的一两天内,四只幼鸟相继全部飞离巢穴,飞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中去了。“是时候把花环收起来了。”我对自己说。正当我开门去取花环的时候,我又听到了那熟悉的啾啾声。原来雌鸟和雄鸟又飞到那棵近旁的花树上,一边叫着,一边朝这里张望——显然它们还留恋着它们的窝。我心里有些歉疚,不过还是一狠心,把花环卸下了。

掐指算算,从发现鸟窝到今天四个多星期了。其间,我和孩子们期待着小鸟孵出,看着它们成长。如今它们飞走了,我的心里有些空落落的。不过,想着它们现在可能就在蓝天白云下,或在明媚晨光里,或在绿树繁花间,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我的心就释然了,并由衷地为它们高兴,祝福它们快乐。


冬季室内足球联赛
赵羲文
2018年4月18日

又一届普超冬季室内联赛完美收官。 本届联赛历时五个月, 我们每周相聚,尽享足球之乐!

普超有年过花甲,廉颇未老的老铁杆, 也有把满月婴儿丢给妻子的新爸; 有断了跟腱,在家休养的伤员,也有断了跟腱,刚刚康复,跃跃欲试的战士; 有状态极佳 ,满场飞奔的球星, 也有老伤添新伤, 一瘸一拐,奋力拼抢的战友; 有在球场上兴高采烈,尽享足球的得意客, 也有在等候名单上黯然等待,望穿秋水的伤心族; 有 老子儿子并肩作战的父子兵, 还有携儿带女前来观战的老爸; 有风雪无阻,远道而来的狂热分子, 还有从车祸现场急急赶来的疯子。

人到中年,还有那么多兄弟陪着一起享受足球,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明州春雪
赵羲文
2018年4月14日

狂风肆虐,
鬼哭狼嚎。
愁云惨雾,
天昏地暗。
飞雪狂舞,
迷天漫地。
道封户锁,
人欲断魂。


春天近了
赵羲文
2018年3月30日
发表于《丽江日报》:   春天近了

你看到了吗?
那一队队大雁,
排成人字,
指着北方,
振翅飞翔。
偶尔一两声长鸣,
划破长空。

你觉着了吗?
那日光不再寒冷,
微风也有了暖意。
伸出你的手去,
数一数金色的光线,
抚一抚习习的风儿。

你看到了吗?
原来白茫茫的冰雪,
现已支离破碎,
这儿一片,
那儿一片,
散落在林间、草丛,
树荫、墙根。
很快地,
煦暖的阳光和微风,
将消去它们的踪影。

你听到了吗?
那林间小河,
原先被冰雪封冻,
无声无息,
如今冰消雪融,
哗啦啦啦地,
唱起欢歌,
奔向远方。

你闻到了吗?
那微湿的空气,
和着泥土的气息,
混着新草的味儿,
还有如烟的雨丝,
酝酿出淡淡的清香。

你看到了吗?
那水边的树上,
一串串簇新的苞芽,
黝黝的,
鼓鼓的,
就要吐出嫩绿的新叶。

你听到了吗?
那窗外热闹起来了,
啄木鸟在急促地敲鼓,
布谷鸟在悠扬地啼啭,
乌鸦在刺耳地吆喝,
还有好多不知名的鸟儿,
或在忘情地歌唱,
或在叽叽喳喳地窃窃私语。

你看到了吗?
那湖面已经解冻,
露出大片的水面。
金色的阳光,
揉碎在水波里,
粼粼地闪烁着。
北归的鸟儿,
在这里驻足,
戏水,
觅食。

你发现了吗?
那日头起得早了,
落得也晚了。
人们脱去厚重的冬衣,
换上了轻薄的衣裳。
公园里热闹起来了,
狗儿在跑,
孩子们在笑,
还有几只风筝,
呜呜地在蓝天里飘摇。

春天真的近了。
我听到了它的脚步,
闻到了它的凊香,
觉着了它的温暖。
我甚至,
看到了它的身影。


山村水郭
赵羲文
2018年3月22日

草色青青,
桃花灼灼。

彩木层层,
村舍隐隐。

雪山巍巍,
纤云袅袅。

清风习习,
落英纷纷。

山村水郭,
如诗如画。


咏大哥院中百花
赵羲文
2018年3月15日
发表于《丽江文艺》:   古城百花

这里春光无限好,
百花竞放斗妖娆。
似锦繁花看不厌,
扑鼻清香闻不足。


咏二哥院中山茶
赵羲文
2018年2月12日
发表于《丽江文艺》:   山茶

绿叶托出数枝红,
娇艳欲滴红欲燃。
戏蝶游蜂春意闹,
花气袭人满园香。


新年晨雪
赵羲文
2018年1月1日

夜来风紧梨花落,
晨起推门银满川。
冰清玉洁万株雪,
天高云淡日光寒。


忆秋夜宿雪山
赵羲文
2017年12月30日

弹指一挥间,
回首三十载。
今夕睹旧照,
恍见昨日人。

空山清风寒,
云淡明月悬。
身卧青石上,
耳闻倦鸟喧。

一围火初红,
一曲笛声起。
起舞生乱影,
笑语出松林。


Pet
Owen Zhao
December 28, 2017

A couple of years ago, kids asked if they could have a dog. Looking into their eyes, full of expectation, I almost rushed “Yes!” out of my mouth. But a slight uneasiness held me back. I was concerned that they may not realize what it actually meant to have a dog. It was fun of course, but more an obligation at the same time. I asked them to do some research then give me a report about anything about having a dog, particularly how they planned to take care of it, not just playing with it, but more importantly, how to take good care of it: feeding, walking, bathing, grooming, taking to pee, picking up its poop, seeing vet.

Quickly they found out it would be too much for them to take care of a dog. They decided to take a step back and have something smaller. A few days later, they turned in a report about having a guinea pig as a pet. They were confident that they could take good care of it. They even swore by having their hands on their chests. How could I turn them down? We bought a pair of guinea pigs, along with many supplies: cage, pen, hay, food, snack, bowl, water bottle, bedding, even vitamin C, toys, nail cutter, comb. They also gave them names, Jordan and Foxx.

For the first few months, they took good care of them. They played with them for hours every day, refilled their bowl with food way before it got empty, refilled their bottle with water and vitamin C, changed their bedding very often to keep it clean and cozy, and groomed their furs to make them look neat and nice. However, gradually they lost their interest to guinea pigs. A few months later, they barely played with them, sometimes even forgot to refill their bowl and water bottle. I had to constantly reminded them. I finally had to make a deal with them: If they missed a meal for the guinea pigs, they had to skip a meal for themselves; If they missed refilling the water bottle for the guinea pigs, they had to skip a glass of milk too for themselves. This helped and I could just relax on the couch watching them busy taking care of the guinea pigs.

Later on, they asked for a dog and they swore they were ready. While the guinea pigs were expected to live for four to five more years according to their report, they had to wait for that many years before having a dog.


圣诞节
赵羲文
2017年12月25日
发表于《民族作家》:   圣诞节

在美国,年底节日一个接着一个: 十月底有万圣节,十一月底有感恩节,十二月底有圣诞节,紧接着又是元旦。

圣诞节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是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上帝让他诞生到人间,圣母玛丽亚是他的母亲。

感恩节一过去,人们就开始热火朝天地为圣诞节作准备了。几乎每家门上都挂上一个由松树枝、松果、红叶、水果和鲜花编成的花环。由于花环主要由松树枝组成,它也就拥有了松树具有的象征:坚韧与力量。

几乎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屋里有圣诞树。圣诞树是小松树做的,有人甚至把它涂成白色,俨然树上积了一层白雪。树顶上插个星星或小仙女。树上挂满五颜六色的灯、水晶球,还有各式各样的东西,比如圣诞卡、拐杖糖、照片。树下再绕上一圈电动玩具火车的轨道。火车就一圈一圈地绕着圣诞树跑,时不时打亮车灯,或发出一声“汽笛”的长鸣,宛然真的火车在欢快地穿山越岭。

屋外也挂满彩灯。有人把彩灯一串一串地挂上屋檐、篱笆矮墙,绕上门框、窗子,一圈一圈地盘上房柱、屋前屋后的树。有的彩灯象一张网,罩在房子周围的灌木上。有人还用铁丝编了鹿,再密密地布上彩灯,放在院子当中。每当夜幕降临,彩灯都亮起来了,五彩缤纷的,有的还一闪一闪的,把白天的人间变成了夜晚的童话世界。那鹿形的彩灯也变成了活龙活现的鹿,或站或卧,或抬头观望,或低头吃草,甚是可爱。有人还把彩灯连上音乐,让灯光随着音乐而变化。这吸引了路过的车或行人停下来,欣赏一会儿,有人甚至慕名远道前来欣赏。市中心的街道两旁和公园里的树上也会挂满彩灯,吸引着人们去散步、观赏。

一天一天地,圣诞节越来越近,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电台里不断地播放着圣诞音乐和歌曲,电视里也有好多关于圣诞节的节目,有熟悉的,也有从未听过、看过的。

商场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都忙着给亲人、朋友准备圣诞礼物;还有一家家人穿戴整齐,排着长队,等着和“圣诞老人”合影。“圣诞老人”穿着红衣红帽,戴着长白胡子,笑容可掬。人们希望他能给全家带来幸福、平安。

这也是慈善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节。好多商店门口会吊着个红色的捐款桶,桶边站着个穿红衣红帽的人,叮呤叮呤地摇着个金色的铃铛,招呼进出的顾客捐款。人们也乐于捐点零钱,孩子们更是喜欢做这样的事。他们从大人手里讨些硬币,投进桶顶开着的小口,桶里传出清脆的硬币碰撞的声音,和着“谢谢!”、“真棒!”的致谢和夸奖,孩子们脸上扬起得意的微笑。这些捐款将被送到最需要它的人手中。

公司里的慈善活动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活动名目繁多,有的为了无家可归的人,有的为了医院,有的为了缺衣少食的人,有的为了家里贫穷、收不到圣诞礼物的孩子,有的为了伤残潦倒的老兵,有的为了受虐待的宠物。捐的途径也很多,你可以捐钱——收钱的罐子随处可见,还可以上网捐;你也可以捐食物、玩具、衣服。

圣诞节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因为圣诞老人会给他们送来最心爱的礼物。他们早早地就开始为圣诞老人准备礼物清单,列上一长串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看了自然心里叫苦—虽然孩子们相信礼物是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爷爷送的,却哪里想到在暗地里买礼物、包礼物,并装作圣诞老人给他们写圣诞卡的人却是爸爸妈妈。这么一长串的礼物得花费多少银子和心血?怎不让人心焦?于是,爸爸妈妈苦口婆心地给孩子们解释:圣诞老人只能送一个孩子一份礼物,如果每个孩子都要很多礼物,他的雪橇如何装得下?孩子们自然明白道理,削减清单却谈何容易?上面的每样东西都是极想要的,哪一个都舍不得放弃。好些天过去了,清单还是那么长。圣诞节日渐迫近,留给“圣诞老人”准备礼物的时间越来越少。下决心的时候到了,不然有礼物迟到的危险。经过无数次内心的挣扎、彷徨,甚至眼泪,以及反复的修改,脏兮兮的清单上终于只剩了一样东西。孩子们把它放在圣诞树下,期待着圣诞老人看到它,并在圣诞前夜把礼物如期送到。时间紧迫,“圣诞老人”立刻着手准备礼物,在孩子们毫不知觉的情况下,买好礼物、圣诞卡,并妥善藏好。

好不容易等到了圣诞前夜,爸爸妈妈催促孩子们早点上床。他们不肯,要偷看圣诞老人驾着八头驯鹿拉的雪橇从空中落上屋顶,然后钻下烟囱,把礼物留在圣诞树下。爸爸只好骗他们:“圣诞老人要等到一家人都睡了以后才来。”他们一听,赶紧在圣诞树下为圣诞老人放了一杯奶、几块饼干,给驯鹿放了几个胡萝卜,然后上床了,并努力让自己早点入睡。一等孩子入了睡,爸爸妈妈立刻忙碌起来。取出藏好的礼物,包好,并模仿圣诞老人的语气写好圣诞卡,放在圣诞树下。当然不能忘了喝掉牛奶,吃掉饼干、胡萝卜。第二天,外面白雪皑皑,一片银色的世界,太阳刺眼地照耀着。孩子们一觉醒来,从床上跳起,跑下楼梯,冲向圣诞树,抱起礼物,欢呼雀跃。

有一次,女儿读着圣诞老人给她的圣诞卡,问:“爸爸,为什么圣诞老人的笔迹很象你的?”我只好骗她:“当时圣诞老人很忙,没时间写卡,他就让我替他写。”女儿似乎信了。第二年,为了不让女儿认出我的笔迹,我改用左手写,可女儿又说:“圣诞老人的字真难看!”我心里暗笑。还有一次,女儿问:“圣诞老人怎么能做得了那么多礼物给每一个小孩呢?”儿子抢着回答:“因为他有很多小精灵帮他。”我点头称是,儿子很是得意。有一次,儿子问:“圣诞老人送的礼物怎么跟亚马逊上卖的一样呀?”我说:“圣诞老人有魔法,他能做任何东西!” 又有一次,儿子问:“圣诞老人那么胖,他怎么能钻得下我们的烟囱呢?”我说:“圣诞老人会魔法呀,他先把自己变得很小,然后爬下烟囱。”有一年,我忘了喝掉牛奶,吃掉饼干和胡萝卜,他们很伤心,我只好安慰他们那准是圣诞老人和驯鹿太忙,忘了。

其实女儿已经过了相信圣诞老人的年龄,不过她很配合,依然装着相信,因为弟弟还坚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他的这份童真如此美好,我们都想尽量保护它,让它保持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看电影
赵羲文
2016年12月16日

今天是星期五, 儿子的学校放电影。这样的事情几个月才一次, 儿子和女儿都非常高兴。今晚的电影是宠物的秘密生活, 六点三十分开始。如今正值隆冬, 地上积了厚厚的雪, 天上还在密密地下。这却一点也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

我们囫囵吃了晚饭, 就开车出发了。学校很近, 几分钟就到了。校门口已经停满了车, 大家都拖儿带女地往学校赶。

我们买了票, 来到放映大厅。这里平时是个室内篮球场。银幕挂在一头的墙上, 投影仪就把电影投射到银幕上。电影还没开始。 大厅中央齐齐地铺满了大垫子, 后面放了几排椅子, 边上有人卖爆米花、米花糖、长条的橡皮糖,还有水。

孩子们把厚厚的冬衣脱了, 穿着睡衣, 拖着毯子,抱着枕头、布娃娃或动物陆陆续续地来了。他们把毯子铺在垫子上, 再扔上枕头, 然后抱着布娃娃或动物坐下来, 等待电影开始。有些孩子带了比他们还大的大布熊,懒懒地躺在它们的怀里, 可舒服了。

六点三十分了, 电影还没有开始。孩子们也不着急。有躺着的, 有坐着的, 有站着的,有的静静地等着,有的在低头玩游戏,有的在和伙伴们玩, 有的在叽叽喳喳地聊天, 有的在呼朋唤友, 有的在吃爆米花或糖果, 有的干脆不知跑哪儿玩去了。

后来电影开始了。这是个很搞笑的电影, 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不过, 不少小孩却坐不住:一会儿要上厕所, 一会儿要买水喝, 一会儿要买东西吃, 一会儿要跑到别处去玩玩, 一会儿要聊聊天, 一会儿跟伙伴们你推我搡、 打打闹闹, 就象一群小毛猴。窗外飘着大雪, 屋内一群小猴在看电影、闹腾, 这是一副多么欢乐的场景。

最后, 电影结束了。 现场零乱不堪:原来齐齐的大垫子现在横七竖八的,孩子们头发乱飞, 有的还懒懒地躺着不愿意起来,毯子、布娃娃或动物扔得¬¬乱七八糟, 地上很多的爆米花、糖纸、空水瓶。不过, 这却是个多么欢乐的晚上!


童子军野营
赵羲文
2016年9月30日

儿子是童子军。今晚我和儿子一起参加了童子军的野营。日落的时候, 我们开车赶到营地。儿子一下车就撒腿跑去跟男孩子们玩。我很快搭好帐篷, 放好行军床、睡袋, 然后加入他们的活动。

天很快黑下来, 夜行活动开始了。男孩子们和父亲们拿上手电, 排着队去树林里夜行。我们沿着一条小路走到树林深处, 然后停下来。我们关掉所有手电, 静静地站着, 让沉沉的夜幕包围着。我们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们听到了蛙的聒噪和秋虫的鸣叫。这种喧嚣却似一阵清风拂面, 让我的身心宁静、放松下来。我们就这样在夜色里驻足听了一阵, 然后打亮手电, 走回营地。

回到营地, 孩子们围着一团篝火坐下。他们一边吃由饼干、棉花糖和巧克力做成的三明治, 一边讲、听鬼的故事。故事到了恐怖处, 空气变得凝重起来。孩子们停下了手中的三明治, 凝神倾听。摇曳的火光在讲者的脸上跳动着, 平添了几分诡异。周围的夜色里似乎有鬼怪在游荡, 一股寒气爬上后背, 孩子们把火围得更紧了。

篝火熄灭了, 孩子们走出鬼怪的世界, 来到一个大草坪, 仰望星空。望着满天繁星, 仿佛自身也变成了其中的一颗, 感觉晶莹闪烁、轻盈灵动起来。孩子们认出了银河, 还有一些星座和太阳系里的行星。浩瀚的星空是有限的, 无限的是孩子们的想象。他们放飞想象, 让它飞到遥远的星空深处,还有遥远的过去和未来。

就寝的时间到了, 大家陆陆续续钻进各自的帐篷去休息。整个营地安静下来, 灯也都灭了。儿子钻进他的睡袋, 一会儿就睡着了, 还发出细微的鼾声。我不能很快入睡, 就在黑暗里睁着眼, 倾听外面的声音。我听到各种秋虫的鸣叫、偶尔一两声远远传来的大雁的呼唤。还有时不时一阵风吹动树枝, 秋叶纷纷掉落, 清脆地打着帐篷, 并响亮地沿着帐篷滑落,仿佛一群小精灵在深沉的夜色中顽皮地溜滑梯, 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笑。我的眼皮渐渐沉重起来, 身子似乎慢慢浮起, 弥散到夜色里。不知不觉地, 我也进入了梦乡。


可恨的医生、可怕的药
赵羲文
2009年9月1日

我是一名密苏里大学的学生。今年五月,我拉了十来天的肚子。它令我不适不过没有那么严重。我去学生健康中心看医生。她没给我做任何化验,就给我开了五天的抗生素—环丙沙星。这给我带来了噩梦。

吃完药后, 我的膝盖、大腿、臀部剧烈疼痛。我一直身体健康, 参加各种运动, 从来没有过那样的疼痛。于是我立即怀疑那可能是药。

我查了药物说明, 发现这药会引起严重的筋腱问题。我还上网查找了关于这药的信息,结果令我非常震惊。很多人服了这药以后跛了几个月、几年、甚至一辈子。这些人中很多人服药前只有并不严重的感染。

我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了。我有了很多新的症状: 脚、背、小腿、胳膊、肩膀和脖子疼痛, 手脚刺痛、麻木, 可怕的手指颤动和肌肉跳动。今天, 停药三个月后, 我还有那些症状。这对我的一切正常活动都造成了巨大困难: 走路、开车、工作、 家务和买东西。跑步,曾经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如今只能发生在我梦里了。

这令我的妻子和女儿也非常沮丧。我几乎抱不动女儿,哪怕几秒钟。以前我经常让她骑在我的肩上。我不能带她去钓鱼、打球、跑步和其它很多活动。我告诉她爸爸被一个坏医生用一种坏药给害了,希望她能理解。妻子也不得不承担绝大部分的家务。

我回去看了几次那个医生。可是,我很快发现,破坏我的健康是她能做的,修复我的健康却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我放弃了她的治疗,以免她对我本已非常糟糕的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原本身体很好,如今行动困难。这令我深感屈辱和愤怒。我不该把我的生命交给一个医术糟糕又粗心大意的医生手里。为什么她在让我服用这种有强毒副作用的抗生素之前不让我先尝试一种更安全的药呢? 为什么她仅仅为了治疗并不严重的肠道感染就给我开这么强劲的抗生素呢? 为什么她在开这种药的时候没有提醒我那些可怕的毒副作用呢?

她不断地告诉我这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肠道感染的抗生素,即使她曾经有过一个经历与我相似的病人。我希望她有一天也吃吃这药,看看接下来发生什么事。

以前我的生活是快乐的,如今每一天都是挣扎; 以前我热爱跑步,如今我最喜欢躺在床上; 以前我是个男人、父亲、丈夫,如今我是个婴儿。

谢谢你医生,你让我认识到一个不良医生和一种不良药物会给病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谢谢你医生,你让我认识到药物说明不一定告诉你关于药物的全部信息; 谢谢你医生,你还让我认识到FDA似乎更乐于保护药厂的利益而不是老百姓的健康。

我要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 我的不幸可能会降临到每个人头上。珍惜你的生命吧,远离不良医生, 远离不良药物。不良医生不是健康的保护者,而是疾病的传播者。他们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把一个小问题变得非常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不良药物是毒药而不是药物。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简单、更安全、更幸福。


Doctor Fails to Warn Patient of Side Effects
Owen Zhao
September 1, 2009

I am an MU student. This May, I had diarrhea for about ten days. It was uncomfortable but not that bad. I went to the Student Health Center and was prescribed Ciprofloxacin for five days, without any tests. This brought me a pure nightmare afterwards.

A few days after finishing the medicine, I experienced severe knee pain, tendon pain in the right leg and hip. I had been an active person and had never experienced such problems. I immediately suspected it was the medicine.

I referred to the drug inserts and found this medicine can cause serious tendon problems. I also searched the Internet and was totally shocked. So many people have been crippled for months, years or even permanently after taking this medicine. Many of them had only minor infections. For me, things just got worse. I began to develop many new symptoms: pain in my feet, ankles, calves, knees, back, arms, shoulders and neck; tingling in my legs and hands; numbness in my feet and hands; scary finger-shaking and muscle-twitching. I still have these problems even today, three months after stopping the medicine. I have huge difficulties with nearly all normal activities: walking, driving, working, cooking and shopping.

Running, which was one of my favorite sports, now can happen only in my dreams. This also caused huge frustrations for my daughter and wife. I can barely hold my daughter for seconds — I often let her ride on my shoulders before. I cannot take her fishing or play other sports (except swimming). I told her Daddy was crippled by a bad doctor with bad medicine and hoped she could understand. My wife has to do most of the housework.

I went to see the same doctor a few times. But I soon found destroying was what she was able to do, and repairing really exceeds her capability. I quit her treatment to avoid further possible harm to my already very deteriorated health.

As a previously active person, becoming crippled made me feel humiliated and angry. It was really a shame for me to put my life in the hands of such an unknowledgeable and careless doctor. Why did she put me on such a toxic medicine before trying other safer antibiotics? Why did she give me such a powerful poison just for a minor infection? Why did not she warn me about these nasty, delayed side effects while prescribing this poison to me?

She kept telling me this was a good medicine for diarrhea, even though she had a patient who had experienced a similar reaction to this medicine. I wish she would take this poison someday and see what happens next.

Life was a joy, but now every day is a struggle. I loved to run, but now my favorite activity is lying in bed. I was a man, a father and a husband, but now I am a baby.

Thank you, doc. You made me realize a bad doctor with bad medicine can be devastating to a patient. Thank you, doc. You made me realize that the drug inserts may not tell you the truth about the medicines. Thank you, doc. You also made me realize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eems more willing to protect drug companies' profits rather than public health. I will spread the word to as many people as possible: My tragedy can happen to anyone. Cherish your life. Keep away from bad doctors. Keep away from bad medicines. Bad doctors are not health care providers, but instead are disease providers. They have a special capability of making a minor problem become very serious and even disastrous. Bad medicines are poisons rather than medicines. Our lives will be much simpler, safer and happier without them.


wordpress besucherzähler